丢掉“泥饭碗”捧上“金饭盆”

时间:2011-12-31 15:39来源:鑫报 作者:记者 杨景玉 龙 点击: 载入中...
丢掉“泥饭碗”捧上“金饭盆”
——榆中县和平镇调查报告

记者 杨景玉 龙庆宏
 一个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小村镇,在短短10年间迅速崛起为一个拥有7万常住人口、16家“千万级”以上企业 、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短短几年间,和平镇由一个传统的农耕小镇迅速的发展成为兰州的东城,和平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每年大约有200多个项目想在和平镇安家,但是由于土地规划用途限制,大部分项目根本没有机会落地。所以在和平镇,落地项目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城市向东,发展向前,生活向上。”兰州东扩对和平镇的影响可以通过榆中县和平镇党委书记蒋睿智的这番话中听出很多名堂。和平镇作为兰州东扩的第一平台,无疑在此番扩张中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随着一大批企业、高校、地产项目的纷至沓来,和平一下子成了兰州新一轮投资的热土。

  

  和平镇:兰州“东城区”将在这里崛起

  榆中县和平镇位于榆中县西部,西接东岗镇、南靠七里河、东连定远、北临来紫堡,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和平镇原名"张子文店",“和平”之名,系彭德怀元帅所赐。

  1993年和平镇首先在紧邻312国道的袁家营村开始了小城镇建设。袁家营村柳沟店社的147户农民按照最初的分地人口,每人上交集体0.3亩承包地,共计219亩,按照0.5万元/亩的价格用于招商引资,开始了城镇化建设偿试。当年引进加工企业5家,加油站4个,并建成柳沟店工贸一条街,吸纳经营户147家。

  1999年,和平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通过,确定和平小城镇总规划17.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10.35平方公里,小城镇定位以工业加工,物流集散为主,和平的小城镇建设从此走上了科学规划,依法建设的轨道。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281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00元,城镇区域建成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邮政、电信、工商、地税等部门齐备,拥有市政主干道2.2公里,并配套了路灯亮化、道路净化等,给排水等配套工程,有企事业单位达到60余家,非农人口达到1万人,城镇化达30%,工业化达10%,从事三产人数达4000人。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东西乡镇企业合作示范镇”,“甘肃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平镇八大产业功能区规划也日趋明朗:高速公路以北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以719#道路两侧4所大学为主的文教卫生金融商贸区、金川大道以东的贵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以薇乐花园为代表的高档住宅区、以牡丹园为主的休闲观光区、以祁家坡、沈家河村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区、以兰山为主的高效旱作农业区、以官滩沟为主的旅游度假区。

  截至目前,和平镇共有7万人,其中规划城区内已有4万人,农业人口近3万,城镇化达到57%,2008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0.2亿元,农业总产值0.6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73亿元,实现固定投资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有300多户农民已彻底放弃了平房,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楼房,逐步变为城市居民。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和完善,现在整个和平已初步形成以南部西区的文教、金融、商贸和东区的高科技以及北部的工业为主的三位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和谐的城市雏形,并且由北向南梯次发展,形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官滩沟绿色经济带、高营牡丹园生态养殖区、“前庭后院”协调发展,“绿色和平”正在逐步实现。

  和平的发展引起了兰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把和平列为兰州东扩的第一平台,2005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由市政府牵头,制定了兰州和平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明确指出和平地区的规划由兰州市负责,和平地区也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兰州和平工业园”,兰州出城入园的企业将全部进入和平工业园。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并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验收,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预示着和平镇也由小城镇向城市化迈入。

  和平村:“三无”村民将“以商养居”

  和平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30余人。7个村民小组中有4个是川区村民小组、2个是山区村民小组、1个是半山半川村民小组。

  和平开发之前,这里主要以农业为主业。4个川区小组主要是以种养殖业为主,2个山区小组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半山半川小组则是以种植大田陆地蔬菜为主。

  1997年后,这里被列入工业开发区。目前,拥有全村80%人口的4个川区小组已经有80%的土地被征用完。全村40%的人口已经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

  农民。

  随着和平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同时促进农民的产业转移成为这里城市化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一个“以商养居”的规划逐渐浮出水面——以全新的商居理念以及“品位、品质、品牌、和谐”的开发思路,在失地最为严重的徐家营社建立商居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型商居混合的居住社区。

  记者了解到,徐家营居住小区的规划主要面对的是农村村民,目的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及就业问题,因此建设形式是商居混合,一层为商铺,二至六层为住宅的商居社区。规划总投资约为2.3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180174万平方米,居住人口约4116人。

  据了解,规划中的徐家营居住小区是一种特殊的商居地产模式,是居住、办公、商务、购物、文化娱乐、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型建筑综合体。它不仅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也是一种主题商街,采用商业项目设计的“海绵理论”,营造了更为合理科学的人流、物流、车流动线,使每个商铺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街铺”。

  随着和平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快,农地征用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展,农民因失地而引发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回避的棘手课题。以地为生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为使失地农民长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盘活资产,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建设小区的同时,建设经济利益可观的商业铺面,将村民的土地出让所得收益转为购置或者经营店面、商场等,使村民的收入来源有了可靠的保障。从而达到“以商养居”的目的。

  “以商养居”的“商”主要面向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服务业,在保证居住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解决农民的失地和就业问题。

  菜子山:农家乐成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菜子山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属高寒阴湿山区,日照适中,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510毫米,平均海拔2190米,无霜期仅90天左右。菜子山村以种植冷凉型蔬菜为主,主要有莴苣、白菜、花椰菜(菜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蚕豆、油料、玉米、马铃薯、胡麻等。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447户,1976人,其中有劳动力76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19亩,人均耕地1.8亩。该村现有6年制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1处,教师11名,在校学生135名,入学率为100%。

  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狠抓劳务输转工作,形成了以种植、旅游、劳务输出为重点的三大支柱产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蚕豆、油料为主,并支持和鼓励群众种植蔬冷凉型无公害蔬菜700亩,药材50亩,花卉150亩,并对香沟门社180亩的退耕还林示范点引进优良大李子品种试种20亩。

  菜子山村林木茂盛、草坡碧绿、群山环绕、气候宜人,素有“夏有寒泉,地无大暑”之美称,登高鸟瞰,峰峦对峙,翠谷纵横,浮云飘渺,怪石苍松,各具特色。山泉飞瀑,腾空而升,优美的“滴水崖”瀑布,水花四溅,沁人肺腑,景色魅人。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主要有乔木、灌木、云杉等,是兰州市郊区的森林氧吧,游憩田园;有野鸡、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农家院内多种植牡丹、芍药、郁金香、荷包花、丁香等花卉,院内鸡鸣狗吠,呈现出一派祥和的山乡田园景象。村民们利用官滩沟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旅游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    “农家乐”也成了菜子山村农民的致富“金钥匙”。菜子山村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集休闲娱乐与农村生活为一体的“农家乐”。目前,已建成比较规范的农家乐70多户,从业人员200余人,年收入达到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为1900元,2008年为2191元,2009年达到2410元,逐年提高。  


  袁家营:被大学与商铺包围的新农村

  袁家营村距离兰州市区5公里,与东岗镇相接,是和平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金融商贸和文教卫生中心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80亩。现辖4个村民小组,768户,3100余人。

  袁家营村是和平镇最早进行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地区。1993年伊始,袁家营村就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筹措资金在柳沟河社312国道两侧,统一规划建成和平工贸一条街,并配套了给排水、人行道、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如今,袁家营村已经迅速成长为一座“城”。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校、兰州商学院等几所院校的入驻,使得这个原本只有3100余人的小村子一下子涌入了3万多大学生和将近1万外来务工人员。

  新建的大学校园,外来的大学生,迅速改变了袁家营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口结构。随着柏油路面的不断延伸,短短几年间,农舍、菜地很快就被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所取代。激增的4万多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消费需求,服务业迅猛增长。如今走在热闹的街道上,满眼都充斥着与学校、学生有关的字眼,“学子”餐馆、“学生”食府、“男孩女孩”休闲吧 ……于是,穿村而过的和平工贸一条街发展起来了。

  此外,袁家营村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低廉的土地供应,以优质的服务进行招商引资。薇乐花园、长信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亚兰药业集团等一大批加工企业落户袁家营村,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研发生产、家具制造为主的产业群。这些项目的落户,使得袁家营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6年,袁家营村为方便群众出行,对一社、二社的村级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此外,村委会结合拆迁安置进行了撤村并点,建起了袁家营村农民住宅小区,安排186户农民住进了设施完善的楼房。2007年规划建设新农村,目前袁家营一社、二社已有大约五分之三的村民搬进了新农村。租房收入是村民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008年的时候,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并成立了袁家营社区,村民们开始了农民身份的置换,准备当“城里人”。

 记者手记

  在和平镇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城镇化浪潮的势不可挡,也听到了失地农民的忧虑以及和平镇作为兰州市和榆中县对接第一平台的尴尬。以袁家营村为例,最初这个村子有耕地4500亩,目前已经开发的只剩1000多亩地,而最后的这些土地年内基本上会被征用完。对于征地大潮,村上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土地集中管理规划,目的是让土地优化升级,价值最大化。但是村民失去土地后,如何能有一个长久的饭碗?这才是关键。”因为和平工业园引进的项目基本上是高精尖的科技项目,所以不能像南方很多厂矿占地后会将失地农民招工变为产业工人,所以失地农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技能欠缺。所以村上想方设法发展商贸、餐饮、运输等行业,帮助村民们度过这段“农转非”的阵痛。在和平村徐家营社采访时,该村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我们村的徐家营社整体搬到了已经建好的新农村,虽然目前还叫新农村,但是我们现在建的住宅已经是商住一体的单元楼了,从一开始规划就要高起点高标准,完全按城镇化标准做,而不是按新农村的标准。”虽然各级政府部门为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想了不少办法,但是相对于过于城市化,让和平镇的部分村民生活不如以前了,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农业大环境没有了,工商业目前还不发达,这也是目前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但是我相信熬过去就好了!”和平村的村支书这样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同时记者了解到,榆中县政府和广州恒大集团联手在榆中打造“兰州后花园”,但是和平镇在这个大规划中成了“弃婴”。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印证了坊间流传的和平镇迟早要被划进兰州市,作为父母官的榆中县对这个孩子虽然一往情深,但是出于“私心”,也不愿把更多精力财力花在这个将会被别人抱走的孩子身上。在和平的多次采访中,虽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将这件事戳破,但是他们的无奈已经告诉人们和平镇目前的尴尬。兰州市之前对和平镇的功能区做过规划,但是目前超速发展的和平镇和新的业态发展,先前的8大功能区划分显然成了制约和平镇发展的“枷锁”,这个规划的“枷锁”不打破,和平镇的发展就无法提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宁夏新闻出版广电局: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再“亮剑”
  • 专家解读新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
  • 新华网评:争做“中国好网民” 守护美好网络生活
  • 首届“网络诚信宣传日”倡议书
  • 人民日报:别让网络变“痰盂”
  • 网络语言要查杀低俗的“毒”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