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0月14日讯 王先生是银川市某事业单位的一名技术人员,去年退休后,他觉得自己依旧身体硬朗、精力充沛,继续干工作没什么问题,于是接受了原单位的返聘。“忽然要离开那些天天捧在手里的图纸,很不适应,况且我身体好得很,再工作三五年没问题!”王先生对记者说。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在50多岁时身体状况良好,要离开倾注了大半辈子心血的工作岗位,从一个属于集体的人,变为普通的居民,要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如何让退休后的生活充实且快乐,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回归家庭成首选
早上9点多,在银川市和平里小区门口,李阿姨拎着刚刚“采购”回来的新鲜蔬菜匆匆往家赶。“孙子吵着要吃鱼,我起个大早去市场买,瞧着还挺新鲜。”去年退休后,李阿姨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为儿孙准备一日三餐。“孩子们工作忙,做饭、照顾孙子都成了我的任务,虽然忙,可我觉得很幸福。”
很多像李阿姨这样的退休老人都把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上,围着厨房和子孙转,闲暇时间看看电视、散散步。李阿姨的儿子小段认为:“父母操劳了一辈子,退休了能常常跟家人呆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很支持。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尽量给老人提供好的生活。”
老有所乐是目标
在银川市喜来健身房门口,赵阿姨和许多老姐妹在等待开门的间隙,热情地讨论着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每天上午腾出两个小时练习剑术,比闲在家里精神得多。”今年55岁的赵秀梅是这家健身房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刚退休的时候,一下子觉得生活没了目标,后来老姐妹们凑到一起练剑术、学舞蹈,不但心情愉悦,也感觉年轻了许多。
唐徕渠畔,不少老年人手里拿着乐谱、手风琴、二胡等,各种乐曲萦绕不绝。在观众的叫好声中,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剧场,热闹不已。
老有所学是追求
“等我们两口子退休了,也找个补习班。我去学拉二胡,让我老伴儿学唱秦腔。”在一家国企上班的王先生表示,退休后一定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如果老年人想去正规的地方学习、娱乐,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年大学。
银川市老年大学教务处任主任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声乐、器乐、电脑、书画等课程,每个人最多可以选择两门课,一周一次课,学制三年,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只要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55岁以上的男性离退休人员和社会老年人都可以报名入学。各市县也都有老年大学。
任主任说:“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这两年银川市老年大学已经满员,有些人报名了,但学校实在容纳不了,我们也很无奈。目前全校一共45个教学班,每个班最少也有50人左右。”
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应该及时调整心态,以接触新事物来弥补心理落差,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社交圈,做好从有归属感的“组织人”到普通“社区人”的身份转换。除了物质生活,子女也应该多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主动走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加强理解和交流,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记者张文攀)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