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明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消息,中央批准,免去沈晓明同志的上海市委常委、委员职务,沈晓明同志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
此前的9月14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泽洲宣布有关决定。沈晓明不再担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以及浦东新区区委书记,调离上海、另有任用。在当天的大会上,沈晓明表达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他说,自己毕业后就在上海工作,几段工作经历都很愉快,尤其是到浦东工作的40个月,是“人生中最为难忘的激情岁月”。他说,离开这座城市令他恋恋不舍,他会继续关心、关注浦东。
资料显示,沈晓明1963年生人,浙江上虞人,医学博士,教授。这位53岁的官员,长期在医疗卫生领域奋斗,在儿科学领域多有建树。2006年沈晓明担任上海市教委主任至今,历经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等多个岗位,从政之路并不长,却屡屡被委以重任,官至副部级。
过往经历:25年在浙江,28年在上海
生于1963年的沈晓明早年一直在浙东求学。沈晓明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据他自己回忆,他在这个江南水乡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小学、初中和高中就读于本土本乡的学校,三所学校均在他家方圆数百米之内。
在过往经历中,沈晓明25年在浙江,28年在上海。在25岁考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学博士研究生之前,沈晓明在浙江温州医学院就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做了一名住院医生。沈晓明曾回忆,“那时候,国家很缺训练有素的儿科医生,我只能承担起双倍的工作量,确保每个等候着的病人当日能看完。我一天大约要看100来个病人,苦苦支撑,筋疲力尽”。
就在这个教师节前夕,沈晓明在微信公号“锦绣路上工作室”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三个老师》,回忆了他在温州医学院读儿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时的导师黄达枢教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念儿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郭迪教授,以及他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Montefiore医学中心儿童环境医学科做博士后研究时的“老板”John Rosen。
恰恰暗合了沈晓明三段主要的求学经历。关于选择医学院,成为儿科专家,沈晓明曾透露,当年妹妹遭遇了严重的发育问题,家人几次三番到大医院求医,却徒劳无功,“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家庭”。填报志愿时,父母鼓励热原本爱乒乓球的他填了儿科。
博士毕业后沈晓明当了一名“小儿科”医生,成为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教授。从美国求学回来后,沈晓明担任当时正在浦东筹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副院长,此后历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新华医院副院长、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环境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
2012年沈晓明在接受一家健康类报纸采访时曾表示:“我半辈子只做了三件事: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和儿童睡眠研究。”这三项研究成果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上海新医改搭框架,强调不急功近利
沈晓明的从政之路始于2006年。是年,43岁的沈晓明出任上海科教工作党委副书记,此后又担任上海市教委党组书记、市教委主任。
2008年1月,沈晓明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升至副部级。5年后,他成为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2015年,他兼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沈晓明担任副市长期间,分管卫生等领域,同时还担任张江高科技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这段时间也是上海新医改动作频出的时期,沈晓明投身上海新医改,为上海医改搭起框架。
与沈晓明打过交道的一位公共政策专家说,沈晓明是有改革和创业的精神,但不失稳妥。当时医疗领域的改革举措,成为上海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得以区别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重要抓手。他曾在“两会”期间谈及医改时表示,医改是个很长期的工作,不是靠群众运动能够解决的,也不是靠喊口号能够解决的。国家对医改的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上海不想急功近利,也清楚地认识到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又增加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要求。“在医改方面我们不求一届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大的政绩,但是我们希望走的每一步,方向都是对的。”
为新区站台吆喝:不拼爹,来浦东
2013年5月13日,沈晓明履新,成为上海浦东新区第六任区委书记。
此时浦东,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这一年是浦东综改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随着全国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深化推进,浦东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二次创业”已经迫在眉睫。从卫生、教育领域,到全面负责浦东新区事务,沈晓明面临诸多新挑战。
“二次创业”亟需各类人才。2014年底,沈晓明曾亲赴北京面向北大、清华等16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并发表演讲,事后感慨“早该来了”。在他的演讲中,“不拼爹,来浦东创业”成了轰动一时的“网红”语录。他说,“如果你不是拼爹一族,选择上海浦东是最好的选择。”
“上海只有包容没有排外,上海这座城市不看你背景行不行,只看你自己行不行。选择了上海,你就有了一个公平的舞台。”他还举了自己的例子:“我就是个新上海人。当年,我以自己的求知欲和能力,用3年时间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用8年时间成为全中国临床医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在不同场合,他也曾说起,当年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是海纳百川的上海接纳了他,成就了他。
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实行一体化合署办公。沈晓明兼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此后一次专访中,沈晓明说,浦东新区政府从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后勤部队”,变成一线“作战部队”,其最大价值在于:以开放倒逼改革,用自贸区试验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自贸区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核心就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这场关乎政府观念变革与功能定位的试验,不是制造政策洼地,而是从‘零起点’起步,寻找现行体制机制的开放障碍,与相关方面一起研究共同发力,突破瓶颈。”“浦东应该成为一个大研究所,目标是营造一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沈晓明说。
[简历]
男,1963年5月生,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1987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现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市委常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等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