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0岁的马继军习惯了热烈的日头,却心疼地里绿莹莹的庄稼。幸好现在有膜下滴灌为作物“止渴”,更有永泰川水库里荡漾的碧波让他放心。
“把水引过来之后,看着这一水库的水就不愁庄稼遭旱了。”马继军之所以这么担心干旱,是因为这么多年当地群众已经“旱怕了”。
6月16日,景泰县永泰川水库一景。(新华社记者崔翰超摄)
这里是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川,因干旱而贫瘠,十年九旱是常态,当地用“拉羊皮不沾草”来形容这里干旱到寸草不生的境况。
2003年,马继军看几十亩旱地养不了家里的6口人,决定外出务工。可在农村长大的马继军时常怀恋家乡:“我们虽说进了城,但土地是根,种地我们驾轻就熟,谁不想在家门口做一番事情呢?”
6月16日,马继军在田地里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崔翰超摄)
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当地于2017年启动景泰县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该工程从引大入秦工程东二干渠末端取水,跨境“两市三县”(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引水至景泰县永泰川,全长72.3公里。
景泰供水工程指挥部指挥张志荣介绍,2020年5月10日该工程率先完成后段管道主体工程,提前发挥了工程效益;并于2022年4月17日实现整体贯通,达到了通水条件。工程批复年供水指标3000万立方米,当前可供节水灌溉面积达15万亩。
2021年,马继军得知“水来了”,立刻决定回家搞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0多亩田地。他花了一年时间平整土地,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种下了玉米、油葵、小麦……
“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好种、方便。”马继军眼里,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干旱,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锦上添花。
据了解,当地近年来通过打破原有土地条田化限制,全面推平田埂、田间小路和水渠,统一配套建设灌溉管网、林带、道路等设施,使单地块面积达1000亩以上,机械化率达90%以上。同时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亩均节水300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截至2021年底,景泰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3万亩。
6月16日,李崇仁在田地里查看农作物。(新华社记者崔翰超摄)
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土地流转也让更多人受益。71岁的李崇仁将家里的70多亩地流转出去,一年至少能有7000元的收入,他现在时不时会回到地里,看着大型农业机械在绿意盎然的农作物里来回穿梭,看着地里茁壮成长的玉米,看着滴灌带涌出的汩汩清流,他不时感叹“再不怕没吃的了”。
太阳依旧高悬,水库碧波荡漾。马继军知道,水来了之后,阳光和水源再加上平整的土地,他也能在自家地里种出一番事业,收获一份幸福。(记者崔翰超)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