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梦:从有得住到住得健康
大西北网讯 一开始的时候,“睡觉只需三尺宽”,有一张床安身即可;后来,又有人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样的房子虽然“苔痕上阶绿”,也算住得心静神平;再到后来,人们开始追求大房子,而时至今日,现代主义社会,相较于城市的喧嚣与污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着自然、健康的生态住宅环境。特别是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以及对养生、休闲等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生态地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兰州打拼多年的张建设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为了有个栖身之地,拿出多年的积蓄和亲友的“支持”,在兰州城关区黄河北某地段买了一套60多平米的商品房,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十多年过去之后,当其它新建和改造的住房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打造健康宜居品质之时,他所在的小区却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没能与时俱进——没有物业管理,没有单元楼门,垃圾随处可见,楼体立面破旧,院落没有绿化,没有地方锻炼身体,地面坑坑洼洼,泥土裸露……对于此,张建设很是苦恼。但是,张建设也并没有“就此认命”,而是已经行动起来,联系中介将现有住房出售给对此类房屋有需求的人,自己再筹集资金去追求更为理想的住房。
“现在大多数人选房时,除了对地段、户型、配套等有要求外,更在乎小区的内外环境,这时“健康生态”楼盘已成为购房者的首选。”最近,跑遍了兰州各大楼盘的张建设在见到记者时说道:“从水泥森林走到山水之间,相较于城市的喧嚣与污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着自然、健康的生态住宅环境。特别是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以及对养生、休闲等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生态地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目前,张建设已经确定了一套位于城关区某小区的心仪住房。这个小区,虽然也是十多年前的老楼房,但小区本着“打造健康小区”的改造理念,通过全面营造健康服务、居家生活、文化教育的园区服务体系,成为兰州打造健康小区的一个范本。其中,居民的身心健康是他们的工作重点。笔者走访后发现,该小区除了在健康服务中心配备有一名健康管理师,专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检测身体基本指标、健康教育类以及保健类等服务项目外,还特别针对老年人开设了颐乐学堂,内设棋牌、阅读、书画、声乐等活动项目,使他们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该小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个小区的绿化面积超过30%,并严格实行人车分离管理,区内所有车辆一律对号停放,确保了路面的畅通和环保。
张建设说,在这里,生态资源就是生活,就是闲适与幸福。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融为一体;海水的蓝、沙滩的黄、园林的绿,一切,形成了诗意的美景。“能住在这里,才是我想要的健康高尚生活。”
从张建设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居住环境健康已经成为宜居的首要条件。上升至国家层面,早在“十二五”期间,环保、生态、低碳减排就被当做重要议题提出来,部分智慧之城已然向着生态建设迈进;而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将“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中。至此,生态建设不折不扣地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这自然也成为地产市场的航向标。置业专家指出:未来十年,生态健康人居将领衔地产市场,成为消费者置业选择的首要目标。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开发商应则应该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绿化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同时,健康的住宅小区生态系统,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
其实,健康小区理念,早在2001年由国家住宅居住环境工程中心编制的中国“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就隆重推出,这也标志着中国百姓住宅从“温饱”型、美化型跨进“健康住宅和人居住健康工程”的新时代。健康小区将是未来商品住宅的主流,除了应该考虑住宅所必备的要求外,还应该注重实用性和文化性,只有抓住这两点才能使健康住宅的内涵更加充分。
“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各种各样的珍稀花木、大片的草坪、充足的阳光……”这是一个楼盘给买房者描绘的自己新开发房屋的优美环境。也许,对每个心怀宜居梦的人来说,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现在只存在于效果图上或者样板房里的梦想,都将成为现实。
从有的住,到愿意住,到住得好,住得健康,这是每个人宜居梦的演化轨迹。这样的演化轨迹,在现在的城市里也在不停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