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但从现实情况看,各银行均按兵不动,没有对这个政策做出反应。
银行对政策不做反应不是因为反应迟钝,作为金融机构,向来对利率有着超敏感的嗅觉。也不是因为赶上周末休息,去年6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时候也是周末,但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立即上浮了存款利率。银行之所以反应迟缓是因为此举对自己没有好处。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做?现在是金融机构的卖方市场,且刚刚经历过“钱荒”,一些银行不降利率尚且无款可贷,哪家愿意在这个时候降低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就不同了,大多数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揽储,利率上浮有利于增加储蓄进项,而保证贷款资金池充足,就是保证银行利润。降低贷款利率就不同了,那是纯粹放水减利行为,既然不是强制政策,不动声色是最好的办法。
央行出台这个政策有些匪夷所思。有观点认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为了让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较低利率的发展贷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自己也是这样表达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能够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社会贷款需求减少、银行像争取存款一样争取放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现在的情况,就像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时候要求卖主削皮再卖,根本没有可能性。还有观点认为此举是治疗前段时间钱荒事件后遗症的安慰疗法,不是嫌贷款利率高影响地方发展吗?那就降下来,让抱怨者无话可说。这种说法好像也不靠谱,谁都不是小孩子,拿块糖就能哄好,何况连糖都没给,只给了一张糖纸。
那么央行在作秀,向外界展示中国金融机构利率改革的决心?但作秀做到改革主体不响应,并且引发广泛争议的程度,这个成本又未免太高了。所以,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未雨绸缪,在不可能有实质性降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先打个安全球试试,一旦将来走向贷款的买方市场,银行能根据自己的判决及早做出调整,需求方也可根据市场情况向银行提出降低贷款利率要求。
客观地说,无论是走走形式,还是金融利率改革试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都可以看作是中央政府在金融改革路上的进步。只是这一步走得过于谨小慎微,短期内不但无益于中小实体企业获得低价贷款支持,还可能帮助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及房地产大鳄获得廉价资金支持,从而使原本就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虽然金融改革需要慎重,但也不必如此战战兢兢。中国金融业改革需要实质性举措,有魄力就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不但能促进国民家庭财富增长,还有利于锻炼银行的独立生存技能,快刀斩乱麻,一步到位。这个做不到的话,退一步,不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把存款利率上浮变成现实也是好的,不用为大型银行企业操心,这些已经长牙的孩子早就该断奶了。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