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中考第二年体育课悄悄在转型
教育专家提醒:课程转型要避免步入应试误区
大西北网讯 昨日,兰州市2017年中考成绩公布。相较于去年计入中考总成绩的体育满分50分的突袭,今年的考生显然有了一定的准备,各个学校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体育的学科地位。
中考体育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
从初二那年寒假开始,兰州第十九中初三学生周新就在妈妈的陪同下,开始了中考体育的冲刺训练。足球运球、引体向上、1000米跑,每到周末,他都会在妈妈指导下一一加以练习,三项成绩稳中有升。参加中考体育时,周新发挥出色,体育总分为42分。
周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中学后,由于有了体育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也重视起来。刚开始我们就是想不能让孩子在体育考试中丢分,时不时地督促他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孩子不仅喜欢体育运动,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随着体育成绩连续两年计入中考成绩,并将实现常态化,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在逐步提升。
兰州市教育局体艺处处长王维田认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不断完善后,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
兰州市第十九中教育集团下沟小区副校长申彤认为,中考体育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也带动了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课程转型
要避免步入应试误区
孙铭的女儿今年中考,通过两年逐步加强的锻炼与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今年的体育中考成绩不错,“其实实施中考体育之初,我们作为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胖一点或者戴副眼镜不算什么。但现在,我身边的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已认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更重视体育了。”
“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必须在课程建设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变。”申彤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我们集团所有中学的初一体育课程已经从每周两节课提升为每周三节课,课时量有所增加,不然很难保证它的中考科目的地位。”
在申彤看来,体育的课程价值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外,还有意志品质、团队意识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育人功能。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真正认识体育的育人价值。
课程增加了,如何避免孩子们的体育课成为“应试课”呢?申彤认为,初中体育的发展不能只靠中考体育加试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最需要的还是教师对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平时的体育素质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体育素质课程也是从初一开始贯穿始终的,只是会在初三下半学期有一学期的针对性训练。”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仁伟认为,个别学校出现的体育应试现象,至少在以下方面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和学校体育:一是让孩子们厌恶体育,二是让孩子们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三是让孩子们一项运动技能都学不会。
毫无疑问,作为破解学生体质下降的一剂良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无疑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但应试现象的“苗头”似乎在警示我们,体育的应试现象也需要治理。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