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甘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2万公里

时间:2024-05-15 15:5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 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
  
  为充分展示全省上下全力稳增长、力拼开门红,奋力开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火热实践,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现“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成就,全面介绍2024年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

  
  大西北网讯(记者 王志俭)5月15日上午为系列发布会第五场——省交通运输厅专场。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华雄介绍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聚焦“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全力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强合作、调结构惠民生、保畅通抓安全,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迈上新台阶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永红、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朱海曦、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刘金亮。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华雄介绍说,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聚焦“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全力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强合作、调结构惠民生、保畅通抓安全,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到202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2万公里,其中,高速(一级)公路795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3.23万公里,农村公路12.6万公里。全省14个市(州)政府驻地和80个县级行政中心实现高速公路连通,86个县(市、区)行政中心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90%以上的自然村组通了硬化路。另外,全省民航机场达到9个,通用机场5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911公里,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了交通力量。
  
  一是交通运输经济回升向好。全省客货运输加快回升,去年全年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937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7亿吨、货物周转量209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9%、104.7%、9.1%和23.7%;完成民航运输起降1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872.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1%、152.2%、35.6%。
  
  二是县县通高速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全省累计建成高速及一级公路508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全国排名第17位,新增积石山、东乡、通渭、华池、清水、张家川、灵台、崇信8个县通高速公路,通高速的县(市、区)达到80个,县通高速比例达到93%。
  
  三是自然村组路建设保持高位。持续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连续三年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万公里以上,其中2023年新建里程10176公里,新增4015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四是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显著。我省是全国第一批与交通运输部签订部省合作协议的省份,形成了部省合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良好机制。我们把准关键节点,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交通运输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中,调增我省项目12个,建设总规模达到5117公里,总投资达到4355亿元;2023年交通运输部累计下达我省车购税资金124.5亿元,比2022年增加25.9亿元;今年前5个月,交通运输部已下达我省车购税资金132.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明显。
  
  五是省内民航机场一体化管理。经与西部机场集团多轮协商,夏河、天水机场成功移交省民航机场集团管理,并先后于去年8月1日、12月24日顺利复航,实现了省内机场一体化管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千万级机场中排名28位,敦煌莫高国际机场跻身百万级机场行列,丹霞通用机场迈入全国15强。
  
  六是自然灾害应对彰显担当。过去一年,全体交通人充分发扬甘肃交通“八棵树精神”,全力投入公路除雪保畅、春运大考、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交通人的担当作为。打赢了多轮除雪保畅“攻坚战”,甘肃公路除雪保畅“十个务必到位44条工作要点”获交通运输部转发推广;春节期间会同各相关部门迅速打通甘新通道,用瓜州温度温暖了滞留群众“回家路”;夏河泥石流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抢通救援“生命线”;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高效完成了应急抢险抢通、排危拓宽保畅、活动板房转运、应急服务保障等任务。今年5月1日起对通行S32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的所有应收费车辆,实行通行费优惠政策,最低优惠50%,最高优惠达到65%,将实施到今年12月底。
  
  七是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不断巩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甘肃省公路条例》。持续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整改突出问题3511个。实施“两轻一免”案件3108件,减少处罚金额186万元。
  
  八是交通强国试点提质扩面。在深入推进既有大敦煌交旅融合发展、航空枢纽一体化发展、车路协同创新发展等5项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试点方向,新谋划了一批试点项目。随着公路连续纵坡行驶安全综合治理、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收费公路政策创新等试点批复,我省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已达到10项,在全国居第8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西北争第一、全国创一流”目标,增活力、防风险、稳预期、保畅通、降成本、提质效,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加快推进河西北部新通道、甘肃中南新通道、甘肃中东新通道“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三廊六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一心两翼、多极多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格局,加快完善中心辐射、东进西出、南拓北展的快速交通网、干线公路网、基础服务网。今年我们将建成S60卓尼至合作等8条高速(一级)公路350公里,普通国道200公里,农村公路2000公里以上,新增临潭县、卓尼县通高速,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现转场运营,支撑全省内外联起来、省内快起来、交通强起来。
  
  二是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我省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措施,优化区域间、城乡间、城市内运输组织,提升一体化衔接水平。加快全省“交商邮供”业务融合,畅通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快递三个“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物流高质量发展。今年将新建村级客货邮综合服务站460个,新增客货邮一体化示范线路232条,建成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6个。实施农村公路消危行动、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加密、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便民渡口码头改造等10项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全力保障交通路网安全畅通。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排查整治交通运输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深化与公安、应急等部门联动,在节假日交通保通保畅、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交通运输执法检查等方面协同发力,全力以赴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加强与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周边省(区)交流合作,以在兰州召开的西部八省(区)省际合作联席会议为契机,强化省际路网衔接和保通保畅协作。紧盯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交通设施恢复重建规划,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交通设施重建,今年计划投资2.75亿元,在地震灾区国省干线、受灾重点路段实施66个农村公路项目,为灾区群众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提供交通保障。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介绍了2024年将全力推进“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有关情况?
  
  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永红:
  
  为深入落实《交通强国甘肃方案》《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甘肃省省道网规划》,加快推进全省高速公路“联网、补网、强链”,更好服务支撑幸福美好新甘肃。我厅从去年4月份开始,结合主题教育和“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聚焦我省河西片区路网留白较大、东南片区快速通道较为单一的路网短板问题,在广泛调研、周密论证、多轮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谋划了河西北部、甘肃中南、甘肃中东“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研究编制了《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目前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正式印发。
  
  一是关于通道构成。包括新改建收费公路约4550公里、总投资5460亿元。其中,河西北部高速公路新通道(G30连霍高速河西复线)起于古浪黄花滩,止于肃北马鬃山,自东向西贯穿河西走廊北部,主通道全长854公里;甘肃中南高速公路新通道起于景泰县,止于礼县,自北向南贯穿白定天陇四市,主要依托S35景礼高速,主通道全长447公里;甘肃中东高速公路新通道起于庆城县驿马镇,止于西固河口镇,自东向西贯穿庆白兰三市和宁夏固原市,主要依托S40庆兰高速,主通道全长311公里。
  
  二是关于建设模式。项目采用“统筹谋划、动态调整,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省级统筹、分级负责”的模式实施,由省政府统筹推进、市州政府负责项目建设,项目按程序论证报审后,采取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模式实施,政府依法依规授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等作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机构。所有项目由中标的社会投资人通过自有资金出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实行市场化融资,对已纳入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项目继续申请交通运输领域转移支付资金(车购税资金)作为项目建设期补助。
  
  三是关于实施序列。按照滚动实施、梯次推进的思路,初步计划今年二季度先期启动实施支撑“强省会”的甘肃中东新通道中川至河桥至海石湾高速公路、甘肃中南新通道S35景泰至靖远高速公路、河西北部新通道S10张掖至马鬃山、S20嘉峪关至阿克塞高速公路等项目,后续有序推进其他主通道项目和联络线、辐射线项目建设,力争到2027年,主通道基本建成,联络线、辐射线部分建成,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四通”目标,即省会环通、县县贯通、部分县域互通、三大廊道双通。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加快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争取“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早日贯通。
  
  兰州晨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运输服务是交通发展的落脚点,关系群众对交通发展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请问甘肃省2023年在提升运输服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朱海曦: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交通强国甘肃方案,加强与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合作,不断深化运输领域改革,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的综合运输体系,激发运输市场发展活力,有效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下面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一是加快构建综合运输服务体系。2023年,全省互联互通提速提质,中川机场三期、白银南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省内重点火车站、机场与公路客运实现联程联运。兰州陆港等4个公铁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运营良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成效明显,兰州市入围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区域间、城乡间、城市内运输衔接水平再上台阶。
  
  二是全力提升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打造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城乡公交为补充的公交服务体系,建制村常态化通客车方式更加多元,基础更加稳固,公交化占比达到20.86%。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我省12项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指标中,公共交通满意度位居第5名。金川区等5个县(区)列入国家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兰州、临夏水上精品航线既承担基本出行服务,又助力旅游火爆出圈。
  
  三是大力推进道路运输转型发展。应对油气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指导18个县(区)建立了出租车油价运价联动机制;出台《关于促进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定发展定制客运、盘活场站资源、创新农村客运经营模式等12项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3家客运公司695辆客车开展定制客运业务,占城际班线车辆总数的1/5。40余家车站拓展了场站综合开发或客货邮融合业务。
  
  四是持续推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选取1133公里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两年来,差异化收费路段惠及车辆达到1416.9万辆,优惠通行费33.69亿元。持续推动“公转铁”运输,铁路货运量占比从2019年的8.44%提高到2023年的12.41%。
  
  今年我们将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催生运输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速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立足我省发展不充分的最大现实,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完善支持政策,引导旧业态升级,新业态壮大,加快推进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巡游出租汽车“巡网融合”发展。根据不同地域差异,推动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差异化、融合化发展。选择条件成熟的县区开展“巡网融合”试点、在网约车需求总量不足的县区,优先鼓励巡游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
  
  三是推动“交商邮供”深度融合。协同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运行机制、基础设施、运输线路、运营信息等共建共享,加强资源统筹利用,推动融合发展,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加快构建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的十周年,请问这十年来我省“四好农村路”取得了哪些成绩?
  
  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刘金亮:
  
  十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农村公路作为服务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全省累计投资93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7万公里,建成自然村组路6.2万公里,改造危桥875座,实施安防工程9.8万公里。基本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十年来,全省1228个乡镇、15941个建制村于2017年底提前三年实现100%通硬化路目标,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目标,如期兑现“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助力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6万公里,自然村组路里程达9.9万公里。在实现交通脱贫“两通”目标任务基础上,全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提升至90%以上。
  
  我们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路长制”管理体系。结合县域特点,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群众性养护等多元化养护模式。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实施养护工程,持续提升优良路率。积极推动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探索推广“四新技术”。组织开展“养护月、爱路日”活动,打造陇原“最美农村路”。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路率60.5%。34个市县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级路长人数1.85万名,公益性岗位护路员稳定在3.4万人。
  
  十年来,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客运,开展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确保安全”的农村客运发展格局。开发甘肃省农村客运服务平台,制定建制村通客车《服务指南》和《运营服务规范》,整合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部门物流现有基础和优势,联合农业农村等八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交商邮供”融合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以乡镇客运站、邮政快递企业、运输企业为主体,县乡村物流综合服务新模式。全省累计建成9个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29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918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县乡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村级物流节点覆盖率74%。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