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只“黑户”居多、狗不拴链随地便溺,恶犬伤人事件频发……记者日前采访发现,银川市养犬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效果甚微,相关执法部门陷入了“治人无依据”“治狗引矛盾”的两难境地。
休闲便道成“便道”
银川市兴庆区观湖壹号小区东侧有一条步行小径,小路两边柳绿桃红碧草茵茵,是居民休闲锻炼的主要场所。遗憾的是,能进入小路两侧草地近距离欣赏美景的不是周围居民,而是数量不少的大型犬。记者观察发现,其中大部分犬只不拴狗链,狗主人任由爱犬在草地里撒欢,过往的老人和孩子只能避让,两边的草坪里随处可见宠物粪便,这条休闲便道成了宠物“便”道。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综合执法队队长马晓明介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银川光明广场周边草坪成了宠物狗的“天堂”,夜愈黑、狗愈多。入夜时分,这里最多能聚集三四十条大型犬,几乎都没有拴狗链,狗主人们还专门组建了微信群,约定遛狗时间,从19时至23时左右,一直“占据”着光明广场。4月初,该大队几次联合公安执法,将狗清理出去,把广场的休闲娱乐权归还市民。
治理狗患见效难
然而,马晓明也有担心:虽然这一段时间广场里的狗少了,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死灰复燃”。“银川市2007年制定《文明促进条例》,其中对个人养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诸如为狗注射疫苗后办理犬证、出门拴狗链、13种烈性犬不允许饲养等。2013年,补充条例中又对禁养犬种做了细化。但是,由于城管执法权有限,对于违规养犬行为,只能劝导,劝导不成再没收狗。但没收的狗又交到哪里去呢?”马晓明说,该执法队经常接到市民投诉犬只扰民,他们也没收了一些没有注射疫苗、未办理犬证、违规饲养的犬只,因无处可送,就只能送到位于贺兰县的一处小动物之家,那里聚集了上百只猫狗,经营人已无力负担。另外,如果强行没收犬只,容易引发矛盾,这也是马晓明担忧的问题。
兴庆区大新镇派出所民警宋海涛也经常接到辖区居民关于宠物扰民的投诉,尤以小区及电梯里发生“人狗冲突”居多。宋海涛说,相关规定对扰民犬如何处理、流浪犬如何收容、强制免疫与绝育、携犬外出乘坐交通工具等规定得较为笼统或没有规定,而且缺少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养犬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职责没有细化,养犬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对宠物扰民投诉,警方普遍的做法也只能教育一下狗主人,这令违规者对相关规定缺乏敬畏心。”宋海涛说。
文明养犬人为先
家住银川市京能天下川小区的钱女士下夜班回家时,曾在单元门口被一只巨型犬扑倒,幸亏狗主人及时喊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钱女士投诉到物业,物业也很无奈,他们只能劝说业主给狗拴链,并在小区里悬挂文明养犬的横幅,“但狗主人依旧不拴狗链,依旧不清理狗粪,我们也没有办法。”物业人员也很无奈。
文明养犬意识的缺失加之相关处罚“软弱无力”,导致部分养犬人没有自觉性。相关部门也都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治理深感“有心无力”。期待银川市养犬的相关规定能够真正“发威”,提高不文明养犬行为的代价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