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调价听证,其实就应该是一个各方共同“算账”的过程。把成本摆到听证会的桌面上,参与听证的代表,才不会雾里看花。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出租车价格调整听证会将于一个月后举行,届时将讨论出租车租价和燃油附加费调整等问题。现在已经开始了听证会报名程序,公民、媒体、专家都可以报名参与。
出租车调价问题,很受市民关注,该不该调价、怎么调价,此前尚有不少争议。通过听证程序,厘清各方争议、探寻最佳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但鉴于此前很多地方听证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开好听证会,使听证不走过场,则需要好好筹划。
现在各地听证会的一个普遍问题,是重视“听”,忽视“证”,听证会开成了通报会,听证代表没有“决定”的权力,这就削弱了听证会的真正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申请方拿出的讨论方案太简单,听证代表难于看清内在“门道”。出租车调价听证能否开好,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详细的“账本”公开。
就在几天前,新华社一篇报道中提到,北京一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成本和费用包括:折旧1200元;司机五险一金900元;福利费200元;油补520元……12项支出共4775元,扣除税费,利润率为5.8%。而在出租车司机、学者、民众的眼中,出租车公司的账本则是暴利。有学术机构曾测算,出租车公司的利润率在30%左右。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落差?
据新华社报道,出租车司机抱怨“份儿钱”中每月1200元的折旧费不合理。“一辆车子7万左右的进价,一个月收我们折旧费1200元,一年就是两万四,三年就抵一辆新车价格了,最后车子又不归我们,为什么要一直收下去?”显然,这么一笔折旧费,就能隐约看到暴利的端倪。
北京召开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并非首次。现在距2006年4月26日那次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已经快七年了。上次的听证会,出租车公司的成本就是一笔“糊涂账”,而七年来,这笔账仍然没有算清。一方面是出租车公司不停地“哭穷”,一方面则是出租车司机和民众并不认账。
出租车公司的成本、利润到底多少,像这样的账本,应该在听证会上好好算一算,希望不再是一个谜团。
出租车调价听证,其实就应该是一个各方共同“算账”的过程。把成本摆到听证会的桌面上,参与听证的代表,才不会雾里看花。当然,代表也不能以“打酱油”的心态参与,而要多做调查、尽可能多掌握资料,用好自己的“话语权”。这既是表达自己的权益主张,也是尽自己的公民责任。
总之,听证的过程,应该是各方表达利益诉求、彼此协商的过程,也是一个说服公众的过程。希望这次听证会能够用真实的账本,释疑解惑、凝聚共识,让最后的方案更加科学。认认真真开好听证会,保障程序公正,听证结果才能令公众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