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一年。从年初的降低社保费率、年中的万科股权之争,再到人民币汇率波动。这些经济热词,与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
热词一:“缓中趋稳”
用一句话形容今年的宏观经济,最贴切的无疑是“缓中趋稳”。前三季度我国的GDP增速都保持在6.7%,11月份的PMI指数更是升至两年来最高点,显现出中国“趋稳向好”的态势。
宏观经济数字看似离你我的生活很远,实际上影响无处不在。受益于经济趋稳,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近三年来首次低于5%。
热词二:减税降费“组合拳”
今年年初开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陆续降低社保费率,预计全国范围内为企业减负1000多亿元。今年5月起,房地产、金融等四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使得今年全年的减税力度超过4700亿元。
减税降费的“组合拳”效果,正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逐渐显现。今年前10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增速创2014年8月以来新高。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企业利润好转,员工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消费才能旺起来,形成经济运行的正向循环。
热词三:“铁腕去产能”
截至今年10月底,钢铁业提前完成4500万吨的去产能目标,煤炭2.5亿吨的全年目标也有望提前完成。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今年的去产能工作大刀阔斧。
去产能关系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也关系着上百万家庭的饭碗。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柔性的“托底政策”,以内部安置、转岗就业等措施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包括共享经济在内的新经济的成长,给员工转型提供了出路,也让去产能有了一定的缓冲垫。只有社会各方一起行动起来,才能减少去产能的阵痛。
热词四:网约车“新规”
随着交通部出台网约车新规,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公布了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从户籍到车型,条件严格、门槛偏高,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
随着新规和细则的陆续出台,一些城市的网约车价格出现了20%左右的上涨,与出租车价格相差无几。这意味着,网约车市场今后将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城市出行主要还是要依靠公共交通。更多的公交专用道、更密的轨道交通网,才是化解出行难的关键。
热词五: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在“规范”当头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开展了专项整治。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清理整顿已经开始。未来,那些以金融创新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将直面监管之剑的锋刃。
热词六:“万科股权之争”
今年年中的万科股权之争,表面看是大股东与管理团队的利益冲突。实际上,上市公司治理、中小股民利益保护和杠杆资金来源,才是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以至于在年末,监管层罕见地对举牌行为喊话,引发各方关注。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3000家。不仅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多层次市场,而且完成了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的历史性跨越。但“万科事件”显示,A股离成熟市场仍有差距。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资本市场任重道远。
热词七:人民币“入篮”
今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储备货币之一,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愿意接收人民币,如此一来老百姓出国旅游购物会更加方便,能省去换汇的麻烦并大大降低汇兑成本。
虽然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1.69%,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继续保持小幅升值。投资者不必对人民币贬值过于担心,居民更无必要进行恐慌性换汇。
热词八:大宗商品“过山车”
上半年钢价“疯涨”,下半年煤焦“接力”,黑色产业链的部分商品今年涨幅超过100%。正当投资者追涨的时候,“双十一”夜盘商品市场又出现一夜暴跌,不少人40%的盈利1小时内消失。
商品市场大涨大跌,不仅关系投资者的收益,也影响着经济稳定和民生保障。尤其是“炒蒜”等行为,近期又蠢蠢欲动,农产品可能成为明年商品市场的焦点,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查处串通、哄抬等价格违法行为。
热词九:楼市调控再升级
提高首付款比例、禁买第三套住房……继9月末20多个热点城市陆续启动新一轮楼市调控后,近日多地再度推出楼市新政“升级版”。
“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明确信号。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未来我国将在多方面综合发力,引导楼市稳定预期。
热词十: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临近年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文件。
对公私产权保护一视同仁、对住宅土地使用权研究续期法律安排……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公众预期稳定了、社会信心增强了,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