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母工程现场,主题教育学习是常态。
张拓摄
核心阅读
这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系统之一,这是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国产航母工程,从零起步,自力更生,挑战何其艰巨?
如何汇智聚力,排除万难,出色完成任务?中船重工的法宝是:设立航母工程现场指挥部党委,创造了“技术创新”“巨大系统工程管理”和“团结协作、军民融合”三个典范。
11月的大连,寒气袭人。甲板上,北风似刀,旌旗猎猎。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机库里,一场特别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正在进行。说它特别,不仅在于地点特别,还因为举办方是一个特别的党组织——航母工程现场指挥部党委(简称“航母党委”)。
“创设航母党委,是我们在党中央精神指引下,从航母工程特点、难点出发,探索的一项党建重大创新。”刚刚结束十九大精神宣讲、一身工装检查航母工程进展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党组主要负责人满怀信心,“有了更实、更强、更细的党建支撑,我们无惧前行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定将不负党中央嘱托,出色完成首艘国产航母工程光荣使命!”
党建,国产航母“看不见的龙骨”
步入作业区,“集中精力、周密组织、精心操作、精益求精”的大红横幅煞是打眼。航母建造者们每天上下班从此经过,总会驻足看上几眼。
一阶,一阶,又一阶……沿着临时搭建的简易台阶盘旋而上,登上首艘国产航母宽阔的甲板时,后背已经微微出汗。向上十层、向下十层,虽然仍在紧张施工中,但迎风矗立的国产航母,高耸挺拔,雄姿尽展。
大国重器,往往也意味着建造之难。
从“量”上看,国产航母工程是一个巨系统工程,其设计工作量相当于10艘导弹驱逐舰,工程总量相当于建造15艘3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由于全凭自主研制建造,设计量、工程量极重,风险点也极多。
从“人”上看,每天上舰的工程人员超过3000人,最多时高达5000人,涉及的单位超过500家,除了大船集团,非军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比例高达77.4%,协调工作量巨大,技术攻关、工程施工任务极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面对如此众多的施工人员,怎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除了行政指挥、合同约束、制度管理外,更需要思想的引领,才能真正把参研参试人员拧成一股绳。
“要造一艘船,必须先打好这艘船的龙骨。如果把整个国产航母工程比作一艘船,那它必须有一根能承得起重量、保得住强度的超级‘龙骨’。这根龙骨,就是党建。”中船重工党组主要负责人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搞好国产航母这样复杂、艰巨的巨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党组织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必须抓住‘强化项目党建’这个牛鼻子,把国企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创设航母党委,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把党组织建在航母工程项目上,就是要用一面党旗、一本党章,把工程现场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团结带领工程现场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形成更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航母党委书记、大船集团党委主要负责人感言,“成立航母党委,正是破解党建难题,把党建落实到国家重大工程上的一次探索。”
2017年4月25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前一天,航母党委正式成立。
一面党旗、一本党章,凝聚五湖四海党员
早在国产航母前,中船重工就探索过把党组织建在重大工程项目上,2011年“辽宁舰”试航前曾成立临时党委。但由于临时党委当时仅在“辽宁舰”首航试验前成立且仅由大船集团人员组成,没有扩展到其他参研参试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存在一定局限,临时党委的影响力也有限。
这一次,要在国产航母工程设立党组织,实现全体参建党员全覆盖,并开展有力的党建工作,就必须进行更全面的制度、路径和方法创新。为此,中船重工党组大胆探索,从顶层设计上突破固有格局,实现了基层党建的“三个创新”。
制度创新——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性质组建党组织。
航母党委设在航母建造及试验现场,党委成员由各主要参研参试单位的党员领导组成。航母党委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参研参试的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党员,目前管理党员人数达1101名。特别是,航母党委摸清了参与施工建造的外协队伍党员数量,梳理外协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将有条件的外协单位党组织纳入基层党建管理体系当中,指导他们开展党建工作。
路径创新——把支部建在系统或功能上。
在航母工程现场,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是,各大系统、各道工序和各个关键岗位上都设有党支部或党小组,并根据工程进展动态调整,确保在关键工序有党小组把关、关键岗位有党员值。随着工序的推进,进场党支部的数量从最初成立时的14个增至目前30个。“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考核评价……在航母党委的推动下,各党支部、党小组的相关制度一个不落,组织生活严肃而规范。
方法创新——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
找出28个大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68条解决措施,航母党委一成立,便朝着工程项目要害处发力。事实上,在工程现场,党的建设与工程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场景比比皆是:“保系泊、保航海、保交船、创一流军品工程”,“三保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作表率”,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如火如荼;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党性教育,把“延安精神”融入航母工程建设中……一系列透着航母特色的党建活动,把最优秀的党员、最强的战斗集体配置到系泊试验一线,使每一个试验项目都有党员发挥标杆作用。如今,103个“共产党员工程”渐次结项,127个“党员示范岗”熠熠生辉。
党建引领,让航母工程团队爆发最强战力
每天清晨,大船集团三区码头,1000多名党员都会在胸口佩戴一枚印有航母图案的特制党徽,上甲板、下舱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
“每天佩戴党徽上舰已经是一种习惯,这会时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身份:共产党员。”甲板上寒风刺骨,但狭小舱室内,50多摄氏度的作业温度却是常态,军工二部工程科党支部书记李小刚汗如雨下,手上的活却一刻未停。
偌大的航母,无数颗铆钉。而一个个党员,如同硕大甲板上的一颗颗铆钉,拼接起一块块坚固的甲板,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今年4月的一个深夜,军品二部工程科党支部党员周峰,仍在同航母工程各区域负责人商讨出坞准备事宜。按要求,从船坞注水的那一刻起,一直到靠泊码头后的12小时,需对船上1500多个检查点进行不间断巡查。为此,周峰领着200多人的检查小组,分兵把守,愣是四天四夜没下船。与此同时,另一道重要工序也在动力系统负责人、党员任焕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开展。由于工序的特殊性,只能在晚上进行,常常是“披着星星上舰,迎着朝阳下船”。“大坞下,风大、地儿小,胖子都挤不进去,一个人坚持不了2小时。”提起那段“魔鬼岁月”,任焕直言“很值很骄傲”。4月2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航母提前顺利下水。举国欢庆之时,他们只是匆匆扒了几口盒饭,便继续上岗。
事实上,在航母工程现场,大量的工位都是24小时全天候作业,换人不换岗。艉部十大铸件,焊接要求极高,必须一次成功。在只能容纳一人的狭小空间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需要连续作业。军工部项目组第一党支部精心挑选培训了50多名精英焊工组成突击队,24小时倒班作业。最终,艉部十大铸件顺利地一次安装到位。
刘建军和宋振国,人称“海尔兄弟”——同年出生、同年毕业、进了同一个单位。从国产航母建造的第一天起,他俩就一直轮流铆在工程现场,3000多个舱室,俩人全跑遍,大大小小问题,解决了1800多条。为确保始终有一人在现场,他们甚至立下君子协定——“错峰生娃”。“明年一定要带老婆出去休假!”这样的话,俩人说了5年,但一次也没兑现。
“每一次抬头仰望党旗映照下的航母,我们都强烈地感到:没有国之安,哪有民之乐?赶上新时代,有幸参与航母工程,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荣光。”与“海尔兄弟”一个支部的80后党员李良才,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同样是80后党员,任悦来自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现场为数不多的女性。航母党委成立后,她被纳入电装党支部。“身在民企,能登上航母,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机会。”任悦说,“在这里,没有人会计较、推诿,老党员们用行动给我上了最珍贵的党课。”航母工程现场,像任悦这样的民营企业党员,还有180名。
党员就是榜样,航母的党旗分外红。信念的感召、思想的升华,让一大批有志青年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以至“一额难求”。以军品二部工程科为例,每年具备发展党员条件的生产骨干多达20余人,工程科党支部去年“不得不”只发展3名党员。
下水、系泊、航海、交船,随着国产航母建设走向深入,舰上将迎来新的施工建造高峰。
“党的十九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继续破解航母工程难题指明了方向。”中船重工党组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在航母工程全线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以更强党建激发最高战力,助力中国航母实现从‘用起来’‘造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
(中船重工报崔歌参与报道)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9日17版)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