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 提升治理能力
张占斌(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改革方案来看,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很大、力度超强,社会纷纷点赞,反响强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助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形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也难以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要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助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大幅度提升,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政治优势。只有坚持和发展这一政治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特别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求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助于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调整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就是破除制约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沿着正确方向加速推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治理的基本主题是现有的国家治理体系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总量达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迈向中高端水平取得新进展。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不高端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很多问题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党和国家机构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善治和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