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8月28日电(常瑞芳)近日,“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会议邀请了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就如何发展甘肃省特色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甘肃种植杂交桑,一亩地按种植4000株计算,实际投入1200元,而秋蚕一亩地一季的收入不低于5000元,这对于农户而言是投入少、收益高的种植项目”。甘肃省桑蚕协会会长路辉介绍,2014年甘肃省介入“东桑西移”项目,结合甘肃省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气候特性,于2015年在平凉市灵台县试种桑树500亩,2018年春季桑树种植规模扩大至2500亩,今年秋季当地农户已经可以养殖两季秋蚕。
西南大学教授黄先智认为当前蚕业在国内国际具有稳定的市场和价格,就生态而言能耗低、污染少;就经济效益而言投资少、见效快。甘肃省具备生产优质蚕茧的自然气候条件,并且土地资源丰富,政府部门应提前进行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种植桑树上,形成规模效应,甘肃省将有望建成全国优质生产蚕桑的精准扶贫基地。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铸就了甘肃省农业的特色。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介绍,当前甘肃省水果种植面积830多万亩,产量530多万吨;药材人工种植面积450万亩,产量123万吨;2018年甘肃省蔬菜种植面积有望达到890万亩、产量突破2400万吨……这些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
谈及如何进一步推动甘肃省特色产业发展,李向东说:“首先应尊重农户的生产意愿,根据当地自然生产条件,制定贴合实际的政策进行引导;其次应尊重市场规律,不要盲目扩大生产区域,注重规范化发展;第三应高度重视产销衔接,走全产业链联动道路,打造知名品牌,以扩大市场占有量。”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石玉亭从开放带动、组织拉动、改革促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发展甘肃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他认为,甘肃省应遵循开放的理念,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培养大批的职业农民队伍和高素质经营者,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此次研讨会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等部门联合主办。(完)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