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积极响应。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生力军,企业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力量?对于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图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新闻发布会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摄
4月2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对于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共承担着3120个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一大批项目和工程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
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高水平的运营管理,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目前,在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超过60%,合同金额占比接近80%。
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中央企业先后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与合作方的技术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相关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这些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夏庆丰介绍,中央企业海外机构中,接近85%是本地员工,有的企业本地化率超过90%。其中,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的本地化率高达99%。
谈到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情况,全国工商联联络部部长马君介绍,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43.0%,增速为12.1%。从出口看,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达4325.4亿美元,占总额的55.9%,增速为8.9%;从进口看,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为1874.4亿美元,占总额的28.1%,增速为11.9%。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274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占比超过50%。
马君举例说,华为、吉利、TCL、三一重工、红豆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立足国际视野,扎根当地发展,促进了东道国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经济发展。
她还介绍,目前中国已建立了11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民营企业主导的占了大多数,形成了“产业生态,联动发展;市场运行,滚动发展”的宝贵经验,促进了园区与东道国、入园企业三方的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共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张懿)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