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湖南郴州桂东县,寨前镇党委书记方会康向记者讲述红军故事。 本报记者 何 勇 申智林摄影报道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广场上,6米多高的雕塑,旌旗猎猎,战马腾空,红军威武。广场石板上刻着的“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将时光带回85年前。
1934年8月11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小镇驻扎。8月12日,在沤江河滩上,连以上干部集合举行西征誓师大会。此前,红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遂川县突围,4天之内突破敌人4道封锁线,跳出重重包围圈。
转战多日,疲惫的红军指战员在寨前圩得以休整。70多岁的黄维忠老人说,那时他的岳父陈祥文还是孩童,让陈祥文意外的是,红六军团“睡觉都不在百姓家,征得户主同意后,他们拆下门板铺在地上,睡门板过夜。早晨起来,又把门板原封不动装回去”。寨前镇70多岁的黄汉尤老人也曾接待过红军,“他们用银元买村民的食物,还请村民和孩子们吃肉”。
1934年8月12日,誓师结束后,红六军团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之路。10月24日,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红二军团会师。此时,红六军团仅剩约3300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至此,红六军团胜利完成转移任务,并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
如今,黄维忠老人常常给来此参观的人们义务讲解那段历史:“要把红军的故事、红军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