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岸,古希腊文明跨越千年,成为孕育欧洲文明的摇篮。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成为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
诚如习近平主席于11月10日在希腊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的一样——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更是相亲的。
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都面临着实现发展繁荣的复兴使命。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中希两国可以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供智慧和启示。
希腊雅典卫城一角。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1
伟大的古老文明
雨果曾经在书信中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帕特农神庙耸立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最高处,在城市的哪个地方都可以仰望到。人们说,没有哪座城市能像雅典一样,抬抬头就可以看到一座2000多年前的文明古迹。
始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最大神殿。相传在雅典建城之初还没有命名之时,雅典娜凭借一棵橄榄树战胜了波塞冬,成为雅典城邦的守护神。这座城市也因此被命名为“雅典”。在希腊传说中,也是雅典娜把纺织、缝衣、油漆、雕刻、制作陶器等技艺传授给人类的,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雅典娜最受希腊人尊崇。
帕特农神庙一直被美术史家称之为“人类文化的最高体现”“世界美术的王冠”。然而让希腊人引以为荣、令世人魂牵梦萦的帕特农神庙,却几经天灾人祸,千年以来多次因战争受到伤害。虽然历经沧桑的帕特农神庙现在只留下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仍蔚为壮观。烈日下,直刺苍天的擎天石柱渗透着无法掩饰的威严与沧桑,散发着逼人的悲怆与苍凉。
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的雅典卫城是雅典的象征,是古雅典人政治、宗教、经济中心和民主思想的发源地。
如果你曾为古希腊璀璨夺目的文明惊叹过,被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人文与科学成就折服过,跨越时间的维度,也许你还能看到火炬手高举着燃烧的火种奔走相告以竞技为主的新一届古奥运会即将开始;欧几里得为创作《几何原本》而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盲乐师荷马一边弹奏着利拉米琴一边吟唱《伊利亚特》或《奥德赛》;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带着弟子在宙斯柱下侃侃而谈政治理念,其中有位名叫柏拉图的学生正侧耳倾听得入神……
2
跨越千年的对话
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苏格拉底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从今天雅典“安齐罗齐彼”地铁站附近的家中漫步走向卫城脚下的“古市场”,在那里他和人们交谈,有时候也辩论,话语不多,要言不烦,人们听到了他的话,常常摸不着头脑,对那些看似清楚明白的话语却不甚明了。往往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数日甚至经年之后,那句话才在内心轰隆一声炸响。
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身边有一些年轻人围绕,说过不少的话,却很少写字,苏格拉底和孔子身边的年轻人留意着老师的每日谈话,用简陋甚至原始的方式把这些散发着日常身体余温却也充满着智慧哲理的话语记录下来。
希腊和中国,《柏拉图对话录》和《论语》,东西方哲学的先贤论述,都始于这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哲学的基本概念“辩证法”,就来源于希腊语的“对话”一词。你来我往的语言,一问一答的对话,竟然构成了东西方哲学的共同源头。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关注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他们特别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善、爱、幸福、美德等——这些最为基本的词汇在今天仍然是每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最为熟悉的日常关键词。
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奇迹时代,中国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在印度有《奥义书》和佛陀;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印度和希腊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在同一个时间达到了各自的智慧高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这一时期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希腊和中国,是这古老文明大轴的东西两端。
每当世界需要整体性解决之道的时候,这些植根古老土地的文明,将会挺身而出,为世界提供新的参照和坐标。每当陷入重重困境之时,世界也会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寻找新的答案。
中国和希腊的携手合作让比雷埃夫斯港重获新生。图为货车来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的该港码头。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3
架起友谊合作桥梁
中国和希腊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就通过横贯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卡赞扎基斯也曾说过:“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个希腊人,将会发现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个中国人,将会发现一个希腊人。”深厚的文明积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近的价值理念,让中希两国成为天然的朋友和伙伴。
有着“欧洲南大门”之称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11年前,这座港口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管理和发展举步维艰。当时的比雷埃夫斯港码头设施陈旧,工人时常罢工,因为没有多少集装箱运作,场地都非常空旷。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中希两国的携手合作让这座港口重获新生。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前来投资经营,港口扭亏为盈,吞吐能力不断增长,一跃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如今的比雷埃夫斯港的码头上,巨型桥吊装卸着大批集装箱,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满载货物的中欧陆海快线列车缓缓驶入,一派繁忙景象。
“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认为希腊不具有投资价值时,中国企业仍大胆向希腊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比雷埃夫斯港就是成功范例。”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在不久前于上海举行的进博会开幕式上这样讲述比雷埃夫斯港“重生”的故事。
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曾港说:“当初我们刚接手的时候,当地人非常不理解,他们以为中国公司控制了比雷埃夫斯港,就会派很多的中国工人或管理人员来工作,把他们的工作给挤掉。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共才来了18人的中国管理团队。现在这里完完全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大家都以在比雷埃夫斯港工作为荣,认为比港给他们带来了工作机会,给家庭生活和幸福注入了新的支持力量。”
在比雷埃夫斯港,因为许多员工想学中文,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还与孔子学院合办了中文教学班,东西方人文交流愈加深入。
近年来,中希人文交流和文明间对话交往频繁,两国博物馆换展成为常态,文艺团体密集互访演出,高校和社会团体频繁交流互动,两国还共同倡议发起了文明古国论坛。
希腊外交部副部长科斯塔斯·弗拉戈扬尼斯说:“我觉得希腊同中国非常‘亲近’。我们不仅有‘共享的文化’‘共享的艺术’,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共享的未来’。”
展望未来的中希关系,无疑能看到更多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谐发展的亮点。两个古老文明的交流,也能让人类世界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报记者齐昕)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