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对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他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就期盼着儿女能成龙成凤,如今儿女们一个个如父母所愿成龙成凤,“远走高飞”,除了当初那一刻的荣耀外,留给他们更多的便是无尽的牵挂与落寞了。还有十几天时间便到春节了,在这个理应是万家团圆,乐享天伦的节日里,在那些留守父母内心深处,子女成龙成凤的喜悦与荣耀早已被纷涌而至的无奈与落寞打扫得干干净净,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份牵挂。
相隔“千里之外”见面先问归期
“儿子,今年过年能不能回来?”每次在与儿子的通话中,陆妈妈都会关切地问儿子这个问题。由于儿子在卫生系统工作,工作比较忙碌,且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儿子也很难确切回答母亲的这个问题。有时候在电话中,儿子还会呛她几句,但她还是执著地坚持在每次通话中问这个问题。马上又到春节了,她多希望儿子一家人能回家和她们团聚,但是,熟知儿子工作性质的她从不强迫儿子回家与她和老伴团聚。
“那时候,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的不多,谁家孩子要考上大学了,那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有些条件好的家还会大摆酒席,以示庆贺。当儿子考上大学,准备学医时,我知道自己的负担更重了,但是心里特别欣慰。好不容易熬到他毕业了,生怕找不到工作,根本没想把他往身边留,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哪里有工作,就让他去。”就这样,儿子被分配到了省内一个地级医院,从此,她便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儿子一面。
有时候想儿子了,她便与老伴一起去小住几日,看到儿子和同在医院工作的儿媳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便不忍心打扰,以放心不下家里而急急地返回。回到家里,想着儿子儿媳忙碌的样子,又担心他们饭吃不到点上,休息不好而一遍遍打电话叮嘱,要按时吃饭,有时间就赶快休息,不要一有时间就去玩。“哎,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可拿起来电话就忍不住要啰嗦,主要是不放心。”陆女士说。
有时候,儿子一忙起来几天也不打电话,老伴总是埋怨。虽然,她知道老伴的埋怨也是因为想儿子所致,但她还是没少为儿子开脱,这就少不了老伴为此迁怒与她。“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做父母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哪怕孩子过得有多好都把心放在孩子身上了,这是由不得人的事。”
陆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当儿子回家探亲时,她第一句话总是先问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单位。这多少让记者觉得有些奇怪,好不容易盼儿子归来,为何要先问归期呢?“他来一次不容易,来了还有同学、朋友去应酬,待在家里的时间非常有限,每次那样去问都希望他能多点时间待在家里,哪怕什么都不做,光一家人待在一起拉拉家常,感觉也很踏实。”陆女士说。她告诉记者,儿子离家的十年中,只有去年因为儿子进修才陪他们过了一次年,那种阖家欢乐的感觉一直浸染着她,她非常希望儿子在这个春节能回家,但她也知道儿子身不由己。“以前春节,儿子回不来,我和老伴两个人过,感觉一点年味都没有。去年,他来了,家里真叫个热闹。现在,虽然我们盼着他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可是,他工作排不开的话也没办法。”言语之间,期盼中透露着几分落寞。
一万公里之外的牵挂
“你那儿有饺子吃吗?那边天热注意防暑,没事别到处乱跑。我们都挺好的,全家都在一起吃饭,大家都祝你春节快乐,你赶快和奶奶、姑姑他们问个好……”每年大年初一中午,在城关区盐场堡的一个小区里,琳琳的母亲都会接到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的电话,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年味儿。能感觉得到,打电话的这位母亲正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不想让远在国外的女儿担心。
“她一跟姑娘打电话,就说个没完没了。”琳琳的父亲对记者说,“过年了,看着别人的子女们或早或晚回到父母身边,心里确实不是滋味。”琳琳的父亲说。自打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已经有五个年头过去了,每年的除夕都是他们最难熬的时刻,虽然女儿会和他们通过网络视频,但看得见,摸不着的那种失落让他们心里很酸楚。琳琳的父亲说,他们每年春节都在琳琳的奶奶家一起团聚,虽然身边有许多亲友陪伴着,但琳琳的缺席,还是让他们有些落寞。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春节这个最盛大的节日里,对许多不能回国探亲的留学生来说总是难解思乡情愫,而在世界的另一头,父母思念与纠结的心也很不好受。父母的责任感让自己千方百计地送孩子出国,见世面,开眼界,或为求个锦绣前程。然而光环背后的家长们过得并不轻松。为了女儿的前程,琳琳的父亲在身体状况极为不好的情况下,还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多个地方工作,以赚取生活费。而妈妈在退休后也不闲着,又找了一份工作去做。好在一年前,琳琳完成学业留在了澳大利亚。今年,孝顺的女儿为父母办了前去探亲的手续,父母终于可以前往澳大利亚与女儿团聚了。
“几年了,心里从来没有踏实过,女孩子大了,该成家了,她要留在那边也好,可是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什么都不一样,我还是不放心;让回来吧,又能怎样?话说回来,她也不一定听我们的了。”琳琳的母亲言语间流露出她内心的挣扎。“她把我们的手续已经办好了,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去澳大利亚了,从她父亲的身体情况来说,我们不想走这一趟,可是她有工作,又不能回来,为了她,我们只得跑上这一趟了。”虽然知道自己此番前往必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语言、饮食,习惯等等,但为了女儿,他们还是打算飞行1万公里,在大洋彼岸和女儿相聚。
80多岁老人住院靠老伴照顾
“哎哟,你看我,装饭的时候还想着带菜,怎么出来了就偏偏忘了菜呢?到底是老糊涂了,不然你就凑合着吃点米饭算了。”“行,有口饭就好。”82岁的张奶奶端起已经是83岁高龄的老伴送来的米饭,一小口一小口往嘴里送,老人吃得很慢,显然,没有菜,老人有些难以下咽。吃了不过几口,张奶妈便将饭盒放下了。“今天没什么胃口,不吃了。你把勺子给烫一烫,放起来吧。”
老伴交待的事情自然不能马虎,张奶奶的老伴拿起水壶时才发现,水壶已经空了。“哟,热水没了,我去提一壶水来。”“你出去打水可要小心点,走慢点,小心摔着,提不动的话就提上半壶水,再别让你出个闪失。”张奶奶不放心地叮嘱道。当老伴提着水壶去提开水时,张奶奶告诉记者,由于老伴因为心脏问题在她入院的前一天才出院,身体并未完全恢复。当有病友问及她的子女时,张奶奶的脸上掠过一丝的苦笑后转瞬便不再有笑意。“别提了,三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就最小的一个在兰州,还在西固,工作忙得抽不开身,一个都指望不上。再说,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谁都顾不上,我们还是自力更生得了。”那天晚上,老伴告诉张奶奶,自己浑身不舒服,从家往医院跑,已经跑不动,想让在西固上班的小儿子请假来照顾她。张奶奶不同意,怕打扰孩子的工作和家庭。“他一天要上班,接送孩子,你让他来了,那孙子怎么办,媳妇倒夜班,根本顾上啊,再别给孩子们添麻烦了。”张奶奶的执拗让老伴很生气。
第二天一直到了中午,老伴也没来照顾。张奶奶不时自言自语道:“哎哟,这个死老头看来真的生气了,也不管我了。”“我算是真的得罪老头了,他不来,我今天就没人管了。”到了下午,张奶奶的老伴还是没有出现。看到这种情况,同病房的一位奶奶将子女送来的饭分给张奶奶一些,并劝解道:“儿女们不在身边,你就多顺着老头的意思,要不你看,他一罢工,自己就可怜了。”张奶奶端着病友分给她的饭,干瘪的脸上流下了一串泪珠。“这人一老啊就可怜了,还不如早点把命交给阎王爷呢。”这顿饭,张奶奶可吃出了五味杂陈。
张奶奶告诉记者,自己是北京人,因为支援大西北才来到了兰州。“那个时候,兰州连个像样的高楼都没有,马路上都是半尺厚的黄土,我们怕孩子们没有好的前程,调用了家里所有关系把两个大的儿子都给弄到了北京,结果老二命特别好,不过几年就给调到了上海,因为老三小,就把他留在了身边。现在大半辈子过了,孩子们过得都还不错,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完全抛开来照顾我们也不现实。”张奶奶如是说。
奔前程PK陪父母
从留守父母的荣耀与落寞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内心对子女的那份牵挂与需要,尤其当我们看到两位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人互相搀扶着在医院穿梭,或者,躺在病床上没有人照顾的时候,作为每一个做子女的心中未免不会痛。那么,在当下,我们到底是要奔前程?还是留下来陪父母?日前,记者在微博、微信圈里发起了相关的话题,得到了微友们的纷纷响应,大家就此话题各抒己见。
微友“胖鸟高飞”说,“父母恩情难报答,年轻的朋友一定要趁着父母身体尚还康健之时努力打拼,为即将老去的父母创造一个好的养老条件,除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外,还要在他们需要时去照顾父母,这样做不仅是为父母,也是为自己。”微友“潘岳”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网名,就是想时刻提醒自己,面对钱、权、利的诱惑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父母才是根本,故人尚可弃官奉亲,我们也可放弃虚浮的东西,经常侍奉于年老的父母身边。也有网友表示,可以为父母请护工照顾,可以送父母到养老院。对此,微友“胖鸟高飞”表示,想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的朋友可以去养老院看那里的老人再做决定。他告诉记者,身为独生子的他在还未来得及想父母养老问题时,就已经发誓,决不能让父母住进养老院。“在我刚成家的时候,我就亲眼目睹过一位亲戚在养老院的生活。虽然院里鲜花盛开,阳光明媚,但走进老人居住的房间,里面没有丝毫的温暖。由于老人的子女条件都比较好,特意给老人安排了一双人间,空间较大,只有老人一人居住,两张床并成了一张大床,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条件看似不错,但老人还是面无表情,而且由于长期的心理问题,反应很迟钝,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好。由于老人内心孤独,不免常喊护工,以致于护工也懒得答理他。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不管我以后的条件如何,决不能让父母住养老院。”
微友“岩岩妈”说,“前程可以再奔,但父母等不起!”微友@皋兰山的锒说“父母年龄大了,最好的是儿女照顾,子欲孝而亲不待,父母之恩累世难报,何况今世?再者,堂前尽孝,也是为自己的儿女做一个好的表率,也为自己积累福报,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