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许多名流,不仅学问做得好,又颇好美食,而且常常根据自己的口味,研究出一些菜品。当时的南京各大饭店,也有一道名菜--“胡先生豆腐”,乃是胡小石的独创,用鸡肝、虾仁、笋尖和豆腐搭配出来的羹菜,别致鲜美,后载入《金陵菜谱》;谭延闿也有很多创造。他所独创的“谭家菜”,成为湘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庵菜系”中,最出名的是“组庵鱼翅”和“组庵豆腐”,“人不以菜名,菜却以人名。”谭延闿血脂高,却不忌口,喜欢吃红烧肉,造成肥胖;苏曼殊更厉害,对于吃甜食至死不悔,号称“糖僧”,死后枕边还发现了糖栗子;胡小石的老师李瑞清喜食螃蟹,最高纪录是一天吃150只螃蟹,食量惊人,令观者瞠目结舌。这位胃口奇佳,大名鼎鼎的“清道人”,也是张大千的老师,自然也助长了张大千讲究吃、懂得吃、乐于吃之好;台北张大千的庭院里面,有一个专门用于烧烤的亭子,取名“烤亭”,专供品尝蒙古烤肉。烤在古代叫“炙”,在烹饪手法里面是最原始、最直接的,让食材最接近本味。这也体现了张大千性情中的“真”.张大千因为酷嗜美食,渴望尝尽珍肴美馔,经常寅吃卯粮,吃得腰无半文,依旧泰然自若,飘然于四海天地之间。
小品文《韭菜花》重点介绍了五代杨凝式《韭花帖》。把韭菜花写进法帖,《韭花帖》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之如今人之语,至为亲切”.“助其肥羜”中的“羜”是指出生五个月的小羊。杨凝式所吃未必是五个月大的羊羔,只是因为诗经《小雅·伐木》中有“既有肥羜”而加以借用。汪曾祺考证出“以韭菜花蘸羊肉吃,盖始于中国西部诸省。北京人吃涮羊肉,缺不了韭菜花,或以为这办法来自内蒙古或西域,原来中国五代时已经有了。”杨凝式是陕西华阴人,当然有这种可能。
王蒙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汉字和中餐。中国人烹饪的方式蔚然大观,全世界独一无二,至少在五十种以上:蒸、煮、炖、焯、汆、涮、熬、烩、煨、羹、煲、酿、夹、包、撕、裹、拽、拉、拔、揪、切、拌、炒、炸、焖、熘、煸、焗、煎、烧、糊、团、烤、烘、焙、燎、炝、爆、炙、烙、糜、熏、腊、腌、渍、泡、串、叉、卤、酱、醉、醪、风、鲜、糟、酵、酥、镇、拍等等。《礼记·礼运》中就有断言,中华文化始于饮食。
从生到熟,意味着文明和进步。从饭和菜之分到食和味最终“分野”.味是食的属性,却从食中独立出来,甚至代替了食。味包含生理感觉和审美价值。水煮--红烧--火烤,一个比一个味道好。“轻清者(味)上升为天,重浊者(食)下降为地。”即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观。舌感的“鲜”,鼻感的“香”,见证了二元审美价值。《左传》中说“肉食者鄙”,《周礼·庖人》中把肉类的“恶气”分为“膻、腥、臊”三种,欧洲却一直难以区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汉语中与餐具相关的成语很多,如扬汤止沸、釜底抽薪、钟鸣鼎食等。青铜器当中有大量的炊器、饮器、食器。
人类要生存,吃是一定要发展的,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任何人都关心吃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的过程中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心情、处境。
唐 颜真卿 《鹿脯帖》 册页
颜真卿妻韦氏服药,需“鹿肉干脯”,便致信友人李光进,请求惠及若干,是为前帖。待收到友人之赠,又书致谢,同时送友人几味药,是为后帖。李光进是李光弼之弟,官至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李氏家族乃唐朝元老,与颜一样,平定叛军,效忠皇室。颜对李氏“辄恃深情”,先后致书请求赠送小米、鹿脯,可知二人情谊深厚。
颜真卿(709-784),陕西西安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书家,所创“颜体”影响后世极大,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书法史中“书如其人”的典范。
释文(上):阴寒,不审太保所苦复何如?承渴已损,深慰驰仰。病妻服药,要鹿脯,有新好者,惠少许,文殊赞犹未获,望于文书中细检也。寻驰谒不次。十一月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释文(下):惠及鹿脯,甚慰所望。春寒,承美疹痊损,更加保爱。真卿有一二药,烦宜常服,谨令驰纳。少间借马奉谒,不次。二十日,颜真卿状上太保大夫公阁下。
近代 张大千 便笺
张大千一生留下了数量颇多,亲自书写的菜单,有可能是自己做菜,也有可能是去酒店点菜后保存下来的,极其珍贵,极其有趣。风格少见恣肆,课件认真态度,点画、结体工稳端庄,气息内敛。
张大千(1899-1983),擅长书画、篆刻、诗词,精鉴赏,富收藏。年少时受家兄张文修启蒙,后师从清末民初名家李瑞清、曾熙二人,《清史稿》中赞:“诗宗汉魏,下涉陶谢;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
释文(上):元月初六日绵绵二周岁午后七时三席,葱烧海参,松茸青豆炒肉片,会鱼唇,姜汁鸡片,干贝会合掌瓜,炒四丝,豆干、笋肉、葱节、辣椒丝。口蘑丸子汤。
释文(中):粉蒸牛肉(十分钟即可,大年初七时□□,凉水□上茶时即吃)。选牛里脊横切,(□先调匀,一片肉约一两许,捻碎)。先入豆瓣酱。次入盐。次入糖。次入香油一两。次入料酒两许。次入米粉半茶杯(不宜太细)。用手捻匀。(若加姜末、葱末,吃时加入香菜。)大千拟。蒸猪肉用白薯打底。
释文(下):八月二十七日,鸳鸯鸡,火腿镶白切鸡,蚝油鲍脯,四围辅生菜,炒虾球,加泡辣椒葱节,黄焖大鸟,黄焖鸡汁,素烩鱼糕鸡汤,蘑芋、菜心、豆角,口蘑,鸡汤,八宝鸭,冬菇、冬笋、红枣,蟹粉狮子头,炒鸡丁,油炸杏仁末,炒生菜,广肚汤。
宋 杨凝式 《韭花帖》 斗方
《韭花帖》麻纸本,纵26cm,横28cm,为罗振玉藏本,见《百爵斋藏名人法书》。布白宽疏、散朗,笔画瘦硬,运笔劲健,结体平中寓奇,顾盼生姿,令人叫绝,字里行间气脉贯通,举手投足,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萧散之趣跃然纸上。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皆深受其影响。
释文:昼寝乍兴,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近代 谭延闿 对联
谭延闿书法字如其人,楷书点如坠石,钩如屈金,竖画多用悬针,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一洗清初书坛姿媚之态,有大气磅礴之势,虽是前清进士,但其书法绝无馆阁体柔媚的气息,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被誉“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号无畏,湖南茶陵人,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释文:清风明月本无价,小水低亭自可亲。
近代 李瑞清 对联
李瑞清在当时书画界名声显赫,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有“北李南曾”之说,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释文:山国党陶谢,汉京师马斑。
近代 胡小石 竖幅
胡小石书法得益于汉代八分、章草及历代多家行草书。以方笔为主,沉着老硬,又加进米芾“刷字”法,沉雄豪迈。结体中宫紧收,笔势荡漾,得黄山谷神趣,吸取帖的优势,突破了师门。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晚年别号沙公。江苏南京人。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以至辞赋、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
释文:短短垂杨手自栽,篱根鸡骛莫喧猜。弥天待展黄金缕,免向邻家借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