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火灾、洪水和战争曾经让这个城市变得满目疮痍。汉堡人也因此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里的法律甚至规定,每一棵倒下的树都必须有新植的树替代。二战摧毁了汉堡90%的树木。但60多年之后的今天,汉堡又成为地球上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汉堡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不仅为当地居民营造了一个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还得到了整个欧洲的肯定。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全面系统地回收垃圾,建设低耗能型建筑,扩大绿色空间:汉堡在多个领域的环保政策为它赢得了“2011年欧洲绿色首都”的称号。
变废为宝的能源开发
二战期间,汉堡修建了两个巨型的防空堡垒。其中一个堡垒在战后被改造为夜吧,另一个则被废弃至今。位于汉堡Wilhemsburg区的这座9层高塔,曾经为30000人提供过庇护。现在汉堡正准备将它改造为一个能源中心,为周围的800户居民提供没有任何污染的水电供应。
在堡垒的内部能存储超过20000立方米的水,以及一个热电联产的电站。堡垒顶部还安装了接近3500平方米的太阳热能板。被改造过的“能源堡垒”不仅可以为周围的居民全年提供热水和供暖,还能为公共电网提供额外的电力。
战争带给汉堡的另一个废墟,是位于Georgswerder郊区的一个垃圾场。战后各种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在那里堆积成山。1982年,有毒物质开始渗透至地下水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环保部门采取措施将垃圾全部覆盖掩埋起来,然后在上面建立了第一座风力涡轮发电机。现在,汉堡正计划把垃圾山改造成“能源山”,充分利用这里的各种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沼气、生物质和地热等。
在市区建立沼气站是汉堡的另一项成功举措。汉堡市政清洁公司(SRH)从2006年就开始利用餐厅垃圾来制造能源。2011年底,他们将引入干发酵技术,从而具备处理家庭厨房和花园有机垃圾的能力。德国世界杯期间,汉堡场馆的供热就来自于沼气能源。
会“游泳”的低耗能建筑
1962年,北海洪水泛滥,卷走了300多名汉堡居民的生命,其中2/3的人住在位于汉堡市中心与南部区域之间的Wilhemsburg。经受重创的Wilhemsburg几乎停止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当2007年汉堡启动国际建筑展(IBA)项目时,如何将Wilhemsburg打造成一个能适应各种气候变化的新社区,就成为IBA的重点规划之一。
IBA总部是展会主办方最早完成的建筑,也是对“气候变化中的城市”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这栋被称为IBA Dock的三层建筑,被1075平方米的混凝土浮台托在河面上,会随着易北河的潮涨潮落而上下浮动。由于采用了模块式建筑方法,在通过较低桥梁时,它的顶层还可以被拆卸。
IBA Dock除了会“游泳”,还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屋”。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板、把光能转换为热能的太阳热电站、利用易北河水进行加热和制冷的热泵,以及具备热回收系统的通风装置。这些前沿技术足以保证IBA Dock在几乎不借助外来能源的情况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港口新城
最让汉堡人自豪的,莫过于港口新城(Hafencity)的建设。这片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港区,可以使汉堡市中心的面积增加40%。它也是欧洲最大的市内城市建设。
港口新城是建设新型大都市的一种全新尝试。这里不再划分纯粹的工作、商业、观光或居住区,而是将各种需求和功能融合起来。比如,港口新城的第一个公共建筑,是一所结合了托儿所、课后辅导和餐厅的小学。为了尽量利用空间,这栋5层楼里面还整合了健身房,并创造性地把楼顶开辟为户外运动场。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