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无比的西沙海水
环礁,珊瑚礁里的水域就是潟湖
清澈无比的西沙海水
纯粹的海洋岛:灰沙岛
南海的海面和海平面下的实体,有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五类。其中,露出水面的地貌主要有岛和礁,岛分珊瑚岛、岩岛、沙岛、火山岛等,礁分为暗礁、暗沙和暗滩等。在南海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中,露出水面的岛和礁有两种最常见,一种灰沙岛,一种是环礁。
中国的岛屿大多数是大陆岛,即它们过去是大陆上的山峰、丘陵,后来被海水所淹,其中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是大陆岛。这种岛的成因与海洋并无关系,其实就是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渤海、黄海、东海中的几千个岛,绝大多数是大陆岛。
而南海诸岛中的灰沙岛,则是海洋岛。它是由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骨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残骸如贝壳碎屑等堆积而成,所以也叫珊瑚岛,与大陆没有任何关系。南海诸岛除极个别岛外,其余全是珊瑚岛。
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种低等动物———珊瑚虫,它们能造就珊瑚岛和珊瑚礁。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适宜于生长在水温18℃以上、水面透明、离水面较浅的热带海洋中。在南海的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共有造礁珊瑚40属,134种和亚种。珊瑚从海中猎取浮游动物、吸收营养、不断地生长繁殖,并从身上分泌出一种石灰质,死亡后留下它的石灰质外骨骼。珊瑚礁就是由这些细小的珊瑚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沉积而形成岛礁。
灰沙岛即使在海水涨潮时也能露出水面,而其他珊瑚礁在海水涨潮时则被淹没在水下。因此,灰沙岛不需人工填高就能供人类生存,是珊瑚群岛中最有价值的岛,南沙群岛中就有十几个灰沙岛,现被我国台湾掌握的主岛太平岛就是其中之一。
灰沙岛由于是被风浪打碎的珊瑚残骸堆积而成,不会很高,往往仅高出海面数米,呈低平延展状。
当年,一本叫《琼管志》的地方志,就有一段对今天我国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景观描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我们的祖先当年在西沙南沙海域中航行时,在碧海蓝天下看到连绵不尽的灰沙岛,称之为“千里长沙”。
独特的地貌:环礁
如果说灰沙岛是我国领土中很独特的一部分,那么,“环礁”(即“石塘”,石塘指用石头围起来的水塘,环礁指珊瑚礁围成的环状体。前者是民间俗称,后者是科学术语)就更独特了,它也是由珊瑚虫构建而成,但形状是环状。
所谓南海诸岛,指的是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珊瑚群岛,简称“四沙”。要理解“四沙”,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环礁”。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营造的,珊瑚虫用它的身体垒成珊瑚礁,这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这些小虫子可以将珊瑚礁垒成环状?
有一种解释是:因为珊瑚虫只能生活在海水里,待生长到海面附近时,就不能继续向上生长,便向四周扩散,并将相邻的礁体连成一个广阔的、以海水低潮为上限的珊瑚礁平台。平台的四周因为面对风浪,水体交换活跃,养料丰富,珊瑚生长速度快。再加上平台外围的风浪将珊瑚碎屑从海里推到珊瑚礁上时,也使这些碎屑堆积在外缘,便慢慢形成了一圈高于平台内部、看起来像是堤坝的外环。由环围起来的低洼部分,是一个与大海相对分隔开的浅水湖,这种湖被称为潟湖。
“四沙”中的大多数都是由这种环礁组成的。可以说,环礁是“四沙”景观的基础,其他景观都由环礁演变而成。
但不要把环礁理解得很小,以为就像池塘一样。“四沙”中有的环礁很大,称得上巨型环礁,就像我们祖先所说的“万里石塘”。例如,南沙群岛中礼乐滩的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安渡滩的面积达2287平方公里……
环礁的“环”也不是一般的堤,一般的堤很窄,环礁的“环”却可以宽阔到在“环”上再发育新的环礁,形成“复合环礁”。
南海诸多珊瑚礁岛中,除极个别岛上有淡水和一点土地外,大多数岛礁都没有使人永久居留的条件。要想在南海诸岛生存、居留,必须找到谋生手段。这些手段只有中国的渔民能找到,那就是在珊瑚礁岛的潟湖中捕捞海珍品,再将它们晒干、加工,然后等待专门的船只前来收购,这些船只还会带给渔民淡水和粮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一条由生产、加工、收购、销售、消费等环节组成的完整商业链条,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便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对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推崇。
中国真正的热带地区在南海
中国是世界上少见的自然带丰富完整的国家,自然带中最重要的是气候带。我国由于存在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的曾母暗沙广阔的地理空间,拥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气候。就纬度看,我国似乎缺乏天文学意义上的寒带,但是中国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已经是寒带,加上中国有那么多极高山,不缺乏寒带。
但是中国大陆上的热带却很成问题。天文学意义上的热带是南北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但是真正的热带却很复杂,如我国的广州、南宁、香港、北海等地,虽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但是还很难算得上热带,因为受中国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冬季来临,北方的寒潮南下,会使这些地区骤然下降,受到冻害的侵袭。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的热带分为三个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赤道热带才是热带中的热带。海南岛的最南端和西沙、中沙群岛属于中热带,而南沙群岛和曾母暗沙地区属于赤道热带,也就是温度更高,更为恒定的地带,这里才是真正的热带。
因此,中国真正的热带陆地面积很小,大部分在“四沙”中的“三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赤道热带仅有南沙群岛海域,但面积不大,陆地面积仅有2.12平方公里。在这里,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终年高温,雨量较大,湿度大,风大,雾少。
因此,保卫南海诸岛,就是保卫我国自然带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南海是中国最美丽的海
中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还有台湾东部的太平洋,但要比海水之美的话,无疑是南海最美。
海水美不美,先要看透明度。渤海、黄海、东海的海水透明度很低,因为受到大陆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以及海底泥沙的影响,这些海都很浑浊,即使夏季,海水透明度也不超过10米,但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岛所在海域的海水透明度却高达30多米,一些地方甚至达到40多米。中沙群岛淹没在水下20-30米,但是由于海水透明度高,可以清晰看到水下的珊瑚和鱼群。
海水的高透明度,带来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水色之美,这也是海水是否美的重要因素。水色被分成褐、黄、绿、蓝几个由低至高的不同等级,等级越高,水色越蓝、越美。从水色看,南海是中国最蓝的海,也就是中国最美的海。
尽管近几年南海近海区海域污染逐渐严重,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门、阳江、湛江和钦州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但是,远离海岸线的西沙和南沙海域,依然保持了纯天然无污染的海水。
此外,在最为洁净的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海域,还有丰富的海底资源,如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还有数量尚不清楚的可燃冰。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能源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南海油气储量约77亿桶、13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从那时起,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及附近海域就被菲律宾等国盯上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南海油气资源被开发出来,各国更加紧了对这一海域的争夺。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海底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在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海域也有成千上万吨含锰、镍、铜、钴等多金属的锰结核矿。当然,南海的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等也是潜在的巨大资源。
海产资源最丰富的海域
地处热带南海,海水温度适宜,水质未受污染,海洋中自然产生的饲料充足,为鱼类的栖息、繁衍和越冬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因此渔产非常丰富。
南海现在已经探明的鱼类有15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主要有石斑鱼、马鲅鱼、乌鲳鱼、银鲳鱼、红鱼、鱿鱼、鲨鱼等。
此外,南海还有很多珍贵的海产品种,如海龟、海参、海蜇、海蟹、海马、砗磲、龙虾和海螺等。西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篱凤螺及观赏贝类,中沙渔场盛产各种海参,南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和砗磲(大型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肉可食壳可入药)等。
以海参而言,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出产20种,西南中沙群岛的海参种类多、分布广、参体大、品质优良,其中以白乳参、乌乳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梅花参为参中之王,是著名的大型食用海参,大者体长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炖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此外,海贝在西南中沙群岛就有250多种。南海的软体类动物还有著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
除了鱼类,南海的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等。由于有这些丰富的渔业和海产资源,南海成为我国四大渔区之一,而且渔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