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通过智能手机下载几个自己喜爱的应用后,就接收到网络流量不足的提示;亦或是此前不久刚刚缴纳话费不久后即提示余额不足或者被停机;又或查询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订制”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我们也不难想象,这些都是“恶意扣费”类病毒应用在背后搞鬼的缘故。
手机网购、手机炒股、手机聊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完善,使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如今,智能手机几乎可替代电脑进行办公、上网、交友,一些隐私记录、银号账号、支付信息等也开始向手机上转移。然而,在市民享受智能系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
手机泄密原是WiFi惹的“祸”
“80后”小刘是个“手机控”,上QQ、刷微博、看新闻……每月的包月流量总不够用,为了节约流量,他随时随地查找免费WiFi信号,即无线网络。
有一天,小刘突然发现手机登录的QQ频繁掉线,刚开始以为是网络不稳定,后来QQ无法登录,并提示密码错误,他才发现密码被盗。小刘连忙申请密码找回,可就在他操作期间,不少朋友打电话问他“急需用钱干嘛,是不是QQ被盗了?”
QQ密码在手机上被盗,小刘用杀毒软件将手机检查了一遍,未发现异常。一个从事网络工作的朋友告诉他,可能是WiFi泄露了他的密码。这让小刘想到前几日,自己在一家酒吧使用了该酒吧的无线网络。
WiFi是否真的可以窃取用户信息?甘肃农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吴小丽称,手机通过WiFi上网后,手机和连接在该WiFi网络下的电脑、手机共处于一个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设备,访问、监听你的手机传输出来的信息,达到窃取信息的目的。
吴老师建议,手机如果不使用WiFi时,请关闭自动连接功能,避免手机自动连接搜索到的开放WiFi。使用公用WiFi时,首先甄别该网络的风险,尽量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开放WiFi,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登录网银、QQ、邮箱等涉及金钱和个人账号信息的服务。
小心微信、微博定位暴露“位置”
因微信能接收QQ消息,还能进行语音通话,市民李小姐是它的忠诚粉丝。有一次,她使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功能,竟发现一个好友和自己距离不足100米。
从那以后,有事没事,李小姐就打开微信查找附近的人,看有没有好朋友在附近,乐此不疲。
微信、微博等智能手机聊天工具是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方式,尤其是“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微博定位”等功能,能帮你迅速认识周围的陌生人。殊不知,你在查找别人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位置。
如何确保自己的位置不被暴露?吴老师也给出了建议,不要在固定地点反复查找“附近的人”,及时“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小心陌生人的打扰。
二维码刷起来要小心
黑白相间的图块,用手机轻轻一刷,便可直接浏览二维码上的内容。二维码已成为常见的信息获取入口之一,许多刊物、网站甚至门票上都有二维码。
近日,陈先生突然发现QQ邮箱里,邮件的附件后面多了一个二维码,他用手机一刷,手机上面显示了一个网址,点进去后,显示了word文档里面的内容,内容却是一些无用的商家促销信息。
陈先生感觉特别好玩,在报纸上看到二维码也刷,在超市购物看到二维码也刷,网站上看到二维码也刷,几乎到了“见码就刷”的地步。
二维码因便捷、高效,让许多人觉得好用,但因其制作简单,手机对其安全防范能力较弱,二维码致手机中毒的事件在网上也越来越多。吴老师提醒,报纸杂志、知名商家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通常是安全的,但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则应该引起警惕。因此要记住,不要看见二维码就去刷,应该对其生成源头进行判断。记者 海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