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雁滩村社区、体味新市民新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前些年,人们总习惯性地认为失地农民是“等、靠、要”的那一群体,而动辄几十万的征地补偿款也将他们的生活装裱的光鲜无比。尽管伴随着征地农民们得到了数额可观的补偿款,但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土地依傍,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再就业或者依靠租金生活。
在征地头几年里,几乎所有雁滩新市民都把一家老小的生活押在房屋租金上。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没文化二没手艺,又趋于大龄化,即使再就业也找不上好工作,除了保安、保洁等岗位之外几乎没什么工作能胜任,而这些岗位不仅辛苦,挣得也少,于是很多新市民都放弃了再就业想法,退而选择经营出租屋。也就是在十几年前,雁滩的小炮楼几乎和城市化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同步增高,很多新市民都把拿到手的补偿款投入到加盖自家自建住宅楼中,他们期盼着一次性投资得到永久回报。
“当时张苏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加盖楼房,条件好一些的干脆重新改建自家居民楼。比较流行的盖法是:下面几层普遍设置成大间或小间,顶层留着自己住,有些人家还在顶层设置了一个天台,平时用来养花种草,晾晒什么的。”张苏滩村社区居民老徐说。
上世纪90年代高新区进驻雁滩后大面积征地开始,张苏滩村所有的土地几乎都在征地范围,当时,不安和忧虑笼罩着整个村子,然而雁滩城市化大幅推进的步伐势不可挡,在大局势面前,更多的张苏滩村民只能接受当时为数不多的补偿款。也许在今天,几万元的征地补偿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数字,但在当时,因为这笔补偿款,一夜之间成为万元户的雁滩村民比比皆是。手里有了钱,日子当然好过多了,人们忙着购置现代化家电及家具,金银首饰也不在话下,而更多的人家将补偿款投入到了投资出租屋上面。
在雁滩迅猛发展的30年中,张苏滩走在了城市发展前列,整个雁滩的发展吸引大批外来人口进驻,至此,雁滩的房屋出租业迎来了春天。于是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张苏滩村社区居民都过着以房租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安逸生活。在张苏滩,村社区为一户家庭解决一个劳动力在村办企业就业,可以拿到微不足道的工资,而家庭中其他成年劳动力大多过着不愁吃喝、游手好闲的日子。
“前几年,村社区居民的日子过的的确挺安逸,但现在大不一样了!村社区家庭自主创业的很多,没钱做生意的也愿意出去打工挣钱,还有些居民觉得在村办企业上班挣得太少,愿意主动放弃村社区解决的工作,自己出去跑出租或者干别的。”张苏滩村社区主任徐占喜如是说。
随后,记者跟随徐主任来到由张苏滩村社区居民赵喜萍开设的画室,只见画室墙壁上挂着鲜艳夺目的牡丹、晶莹剔透的葡萄、就连藤萝也颇具神韵......看着如此神来之笔的作品,的确很难想象这出自一名仅读过中学的农村妇女之手。“一开始,自己是想走出来却又不敢走出来,后来有很多人喜欢我的牡丹不断向我求画,我也很受鼓励,便大胆的开始创作,并不断求教名师,作品也逐渐成熟了起来。”最初选择创业的赵喜萍并不富裕,但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朋友的支持终于创出了一片天地,数年之后,她在文化宫开设了“赵喜萍画室”,经营起了自己的画廊兼做字画装裱生意,收入也不断丰裕起来。
在张苏滩村社区,像赵喜萍一样通过自主创业走出来的居民不少;但更多负担不起创业经营成本、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居民也开始走出家门,走上各种工作岗位。“这两年村社区举办的各种就业再就业培训帮了我们大忙了,以前村社区很少有人出去工作一方面是嫌活太累、挣得少,还有就是面子问题。村社区居民都很熟,大家说起来谁去当保安了、谁去打扫卫生了,总归不好听,现在不一样了,参加培训后大家不仅掌握了技能,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改观。”
走进如今的张苏滩村社区居民区,在那些居民们娱乐的象棋摊上、或是闲话家常的人堆里,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操着一口地道雁滩话的年轻人或是中年人了,他们或正忙着打理自家的店铺,或是在各种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张苏滩新市民正与昔日仅靠房租收入维持生计的生活渐行渐远。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yantan/)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