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书画就有同源异流、用笔相通之说。赵孟頫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郑板桥亦有:“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月草隶然。”从张大千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看,是致力于绘画的一生,也是致力于书法的一生。“
张大千说:”画家自身便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殊本领。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全凭自己思想。“
张大千豪放不羁、风流倜傥的个性决定了他作品风格强烈的抒情色彩,这不仅反映在绘画上,而且反映在书法上。
张大千画法的演变,实质也是他书法的演变。每当我们欣赏大千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不时便会联想起他的绘画作品,其林茂幽深如《青城山图》,宏大苍茫如《长江万里图》,淋漓酣畅如写意荷花,宁静如工笔花鸟、簪花仕女,博大近《山高水长》,飘渺如《巫峡清秋》,圆润如《耄耋图》,清隽如《双鸭图》,郁勃如《红梅》,富贵如《秋海棠》,险峻似《庐山图》等等,其意趣多样,书画意境统一,浑然天成。
然而,由于画名所掩,大千先生独具艺术风格、拙厚古朴、挺秀清健的书法艺术却往往被人忽视,以致冷落多年。
张大千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多,一部分是纯粹的书法作品,包括他书写的中堂、对联、横轴、扇而、书信、手卷等,一部分是题画墨迹,由于其传统功力深厚,他这一部分作品与其绘画作品一样,完整而有特色。即便从画面中分离出来,其独立完整的章法,一气呵成的气势,也是颇令人惊叹不已的。
从大千留下的作品看,他不仅书写行书、草书,而且书写楷书、隶书、篆书。尽管楷隶篆作品极为少见,但从现在能见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深厚的功力。其书如其人,豪放豁达、稳捷、灰谐而富含灵气,尤其隶、篆作品,拙朴古茂,中锋行笔,浑厚劲挺、迟涩厚重,气度轩昂。
张大千的用笔,有堰、有仰、有(奇欠),有侧,有斜,有停,有动、有提、有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其沉着痛快,伸引随势,顺逆之变,皆畅其心机,直通古人神采。古人评书有”变起伏于锋抄,枢纽挫于豪芒“,这用来形容大千书法的用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张大千的用笔之所以如此精到和个性化,这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实践中从不间断对美的追求,并进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用笔理论。
张大千说,”笔法的要点,要平、要直、要重、要圆、要转、要拙、要秀、要润,违反这些要点那就是不妙。用笔要中锋做主干,侧锋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湿笔要重而秀,渴笔要取苍润,用笔要明润而厚重。不可灰暗而模糊。“
张大千还说,”要在刚劲快利中求柔美谐和,柔美谐和里要有刚劲快利,在柔美姿媚中找求刚强中正“,”下笔一定要有遒健、圆劲,生动的意趣,一直连绵不断,行笔要快而速,不可迟缓。“
张大千的书法融入了自己独到的笔意,提按变化,顺乎自然,一派阳刚之美,给人以一种浑厚苍茫的感觉,作品自首至尾,笔触扎实,力透纸背,雄穆之势扑面而来。这神宽博的基调,与他晚年创作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契合,也恰好是大千”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体现“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