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错之美在真性情

时间:2017-11-13 09:56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成 湖 点击: 载入中...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在习惯键盘的时代,写错字是常有的事情。字写错了你是如何处理的?小孩子会在橡皮擦上沾点口水,使劲蹭掉;技术高超的学生将胶条粘在错字上,“咔嚓”一撕,或借助修正带、涂改液之类的玩意儿;强迫症会撕整纸重写。在纸张资源并不充裕的古代,书法家们写错字后又是如何补救的呢?


    书写中最常见的笔误是误字、漏字,尤以误书更常见。《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篇》云:“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笔误的原因繁杂,有时并不能全部归咎于粗心大意或腹无酝酿。宋代袁文《瓮牖闲评》:“前辈作字亦有错误处,初不是假借也。《米元章帖》写’无耗‘作’无好‘;《苏东坡帖》写’墨仙‘作’默仙‘;《周孚先帖》写’修园‘作’修园‘.以至王荆公(安石)作诗,其间有’千竿玉‘,却写作’千岸玉‘,恐皆是其笔误耳。”


    既然有错,便要“救场”.书法救场的方法,主要有刮洗、贴纸、挖补、雌黄涂漫(雌黄是一种矿石,呈黄色。古人常用黄纸写字,涂后看不到,类似今天的涂改液)等,有的已属装裱之法,破坏了纸面,不足取。


    如何通过书写直接“救场”.


    “涂注乙”是古今书写“救场”最实用的方法,经常同时兼用。涂,即涂改,以墨涂抹或于字旁加点,表示删除,依据用墨轻重多少,尚有大涂小涂、淡抹浓抹之分;注,即添注,补充说明;乙,即勾画倒转其字,表示前后顺序更换。“救场”之法,依据“剧烈程度”,可粗略分“文救”和“武救”两种。


    “文救”有一个非正式的总原则,在错字右边点上三点,表示这个字不要了。但有时也可能是两点或四点,有时还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卜”字,表示的都是相同意思。被标记上类似符号的字,就不能再计入正文内容当中。至于掉字、落字,则是在上一字的右下角处补上即可,但也有在篇末补充说明的。


    唐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见上图)属“武救”.终稿共计235字,其中文面涂抹27字,添改17字。因为有些字涂抹两次作两次计算,又添改字复作涂抹删改,故原稿本末尾有后人小字加注的“右鲁公《祭侄稿》共计字二百三十四字,涂抹三十四,合二百六十八”.古今计算字数稍有出入。公元756年,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和侄颜季明在平叛“安史之乱”中杀身成仁。这一事件鲁公情感激越,泼墨挥毫,成就了《祭侄文稿》。如果颜鲁公当时重新抄写一卷,留下来的只能算一般墨迹。独有这份稿本,字里行间剧烈涂抹,点画狼藉,具有的悲情震撼力,才能真正让欣赏者感到义薄云天的鲁公,哀祭亡侄的悲愤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所谓“以作品的未完成性体现作品的完整性”,使得《祭侄文稿》具有千秋不泯的审美价值。


    王铎行草书诗稿,涂抹之处很多,符合写诗文的正常状态,可以说是“还其本来面目”,得以看出书家构思过程。


    《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具有稿本性质,存在多处涂抹、修改和增补之处;苏轼《黄州寒食帖》几处误漏明显,挥毫一过,浑然不觉。写完“何殊少年子”后,发现少了一个“病”字,于是在“殊”字右下角处补上,同时又发现“子”字多余,遂在旁边加上小点。涂改雅致,不碍观瞻。


    三大行书经典,或多或少存在修改之处。不完美之处,反倒成为完美的亮点。正如康殷先生所说,“下笔有误,抹还是不抹,须看具体情况。抹得好,草稿本也是精品,抹得不好,满纸鬼画符,最好不要见人。”


    然而自古以来,一直强调对文字书写需怀有敬畏之心。文牍试卷必须惜字慎书,偶有急危紧迫,不管如何巧妙“救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说:“宋时试卷已须计’涂注乙‘字数矣”,意思是,自宋开始,考场试卷涂抹过分,超过限定标准,可以不受、不阅。考试统计“涂注乙”数,旨在严正书写,要求不出舛误。端正写字乃书生必修功课。到了清代,对书写要求愈加严格敕戒,《大清会典则例》明文规定,“若行文内误二三字,不碍禁例者,停会试一科”,惩罚极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何陋之有 文以名传
  • 《平复帖》难平复
  • 笔底雨丝风片
  • 命运多舛的文学畸人唐伯虎
  • 唐寅《集贤宾等词》卷
  • 王羲之《圣教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