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回故乡定居一年多来,至今很少再听到父亲的唠叨。
父亲的唠叨深受祖母的影响。在我的印象中,祖母的唠叨是脑海中最深刻的,即使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成年了祖母对父亲以下的晚辈(当然包含父亲)的唠叨也未停止过;2008年秋天,最爱唠叨的祖母在临终前还对父亲唠叨了近二十分钟,主要是针对孙辈们、重孙辈们唠叨平常已经唠叨过的话语;那时父亲也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祖母的遗言是以唠叨的方式留给父亲的。
父亲的唠叨得到祖母的真传。他的唠叨水平让我认识到与祖母不相上下是从我上初中时开始的。
父亲那时还是民办小学教师,就在我家那个村村小教书,每天九点上课。上初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我离家住校生活开始的第一天,不到七点,我便被父亲叫醒,准备洗漱用品、睡席、草垫、盖被、大米等,总共不下六十斤,父亲一个人背着,只让我在前面行走,父亲很轻松自如的一边走一边跟我聊,不过是他一个人说话,我是静静地听着,心里却在嘀咕:“我都是初中生了,爸啊,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会做哦,您真唠叨!”一个小时左右的步行路程就在父亲的唠叨声中过得飞快。
到了学校,我知道父亲还得返村小教书,时间很紧迫,便催促父亲走,父亲一点不急,帮我在学校宿舍找好位置,铺好草垫、睡席、盖被,嘱我收拾好日常用品,又嘱托其他尚未认识的同学要照应我,我的心里有些埋怨父亲的唠叨“同学们都还不相互认识、熟悉,嘱托他们不是白搭吗?我都十二、三岁了,我知道吃、知道住啊,基本生活我当然能照顾自己的啊。”我说“爸,您还上课了呢,赶紧回去吧!”父亲掏出怀表看看说“还有四十五分钟才上课呢,来得及!”父亲接着又唠唠叨叨一阵子,不厌其烦的重复,要注意这注意那,父亲唠叨得有些啰嗦。
中学六年,从初中到高中,父亲由于带小学毕业班多,很少有时间到我上学的学校看望我。中学时期,我听父亲的唠叨就少多了,只是寒、暑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学那一天,父亲每次总要唠唠叨叨近半个小时。现在想来,我六年中学时光也没有从心里面真正理解过父亲的唠叨,自己那时真的很无知。
大学毕业那年,我选择去了山东上班,父亲执拗不过我。报到出发那一天,父亲坚持要送我到成都火车站,自家到成都一路上,父亲从我出生时起,一直唠叨到我上大学。我二十来年的人生,在父亲的唠叨声中如同一场不到两小时的电影播放。
我在父亲最后一句 “照顾好自己!” 唠叨声中,跨进火车车门,我已听不到父亲的唠叨声,透过火车车窗,只看到父亲的嘴在蠕动着,眼泪流满双颊。
一晃我外地工作、生活十四年,去年我举家回故乡南充定居,邀父亲进城养老,父亲坚持不去。因为工作繁忙,我只是在长假节日里回乡下去看望父母亲,每次返城,父亲总是往我袋子里装这装那,却是不说一句话,相反,我自己的话不知不觉多了许多,我心里明白“自己是在唠叨啊!”可嘴控制不住,总想说“爸,您都近七十的人了,保重身体,注意健康啊,乡下空气虽好,可毕竟我们儿女都不在您身边,您们要自我注意啊……”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