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河西文化翻译与研究中心董家丽教授、冯亮老师合作翻译的甘肃省首部城市传记《张掖传》的英文版正式出版发行。
《张掖传》由国家一级作家陈玉福创作,是甘肃省首部以城市传记形式完成的记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作品,也是甘肃省首部入选中国外文局于2017年启动实施的“丝路百城传”国际出版工程的作品,作为当前国际出版界第一套、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大型城市传记丛书,旨在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传播。该书中文版于2022年6月由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次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使张掖以英文图书的形式走出河西走廊,走向世界,也再次为张掖和甘肃省的地方文化外宣和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助力作用。
《张掖传》由国家一级作家陈玉福创作,是甘肃省首部以城市传记形式完成的记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作品,也是甘肃省首部入选中国外文局于2017年启动实施的“丝路百城传”国际出版工程的作品,作为当前国际出版界第一套、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大型城市传记丛书,旨在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传播。该书中文版于2022年6月由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次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使张掖以英文图书的形式走出河西走廊,走向世界,也再次为张掖和甘肃省的地方文化外宣和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助力作用。
图为英文版《张掖传》封面
近50万字的大型城市传记《张掖传》系甘肃城市第一传,是入选中国外文局2017年启动实施的“丝路百城传”国际出版工程的作品之一,于2022年6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英文版《张掖传》又是甘肃第一部翻译为外文的国家文化输出项目,让张掖乃至甘肃以英文图书的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世界讲好甘肃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积极地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图为作者陈玉福先生英文介绍
该书出版后,参加了伦敦国际书博会获得好评后,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等单位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了研讨会。同时该书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丝路百城传”国际研讨会,并获得了表彰。
图为译者董家丽教授和冯亮老师英文介绍
甘肃省政界领导、中国外文局领导以及著名评论家撰文对这部书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我们在二十余篇评论和祝贺信中摘录了十一条精彩评语,抄录如下: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张掖传:千年丝路八声甘州》不仅仅是一部散文体的文学传记,更是一曲抒写张掖历史文化的赞歌。传记文学和志书及历史专著有极大区别,她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罗列数据,而是让清新的文字、别样的表述、哲学的思考进行跨越历史的跋涉和远征。《张掖传》选取的历史断面,虽然发生地在张掖,但在人物内心矛盾纠结与和解妥协的挣扎和新生中所寄寓的一种精神力量,却超越了当下的时空。作者陈玉福笔力精微逻辑严密,语言精准简约,凝练刚劲,浑厚朴实,穿透深邃,赓续了如祁连山挺拔巍峨、黑河水波滔汹涌的磅礴血脉。
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从此,中原文明向西传播,中西文化不断交融。张骞出使西域经过这里,精美的丝绸从长安一路飘过这里,隋炀帝西巡在此召见西域各国使臣,并召开博览会。西游东去的僧侣们在流连中吟诵步步莲花;成吉思汗战马的铁蹄踏碎了西夏百年繁华梦;肃王的藩邸在瓦剌号角中迎来一个后来叫裕固的新民族;左公亲手栽下的杨柳和千年不倒的胡杨同生共长;西路军帽徽上闪烁着启明星的光芒……这座城市因此盛放于历史的风尘中,历久弥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陈玉福《张掖传》为一个古老的城市立传,在沧桑中见出命运、性格、精神,见出她的自我意识和梦想,这可能还难于为一个人立传。陈玉福《张掖传》之后,现在又有《武威传》问世,交相辉映,构成了莽苍苍西部大地上两种城市的、人文的、精神的独特形象。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张掖自古出神话出诗文出英才,西部要塞、家国要地、世界要道的多重功能,让本地人特别是文化人见多识广文武兼备。武威生长的作家群是中国文学的壮景之一,陈玉福便是策马其中的骁将——凉州文化的魂魄气韵贯注于古道热肠,一部部奇书出自胸臆挥洒豪情,直至《张掖传》和《武威传》出版,正史的召唤,令他的家乡之爱,在端肃沉雄的基底上,精微释放着活力与妙趣,史识得来顺天地状貌,新见记述显时代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梁鸿鹰:作家陈玉福继《张掖传》之后再次为西部名城武威写史立传。作为武威人,陈玉福对这座城市怀有羊羔跪乳般的孺慕之情,他尽述武威之尚武崇文,包容开放,文脉久远,英雄辈出,将该城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辉煌行诸笔端,揭示了张掖、武威何以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要塞重镇,铸就属于河西走廊故事里的沧桑风流,作家对张掖、武威的民俗俚语无不信手拈来,对历史典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家乡,带读者领略张掖和武威古老而年轻、厚重又有趣的西部名城。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张掖自古即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如今,历史遗迹气象恢宏,自然景观令人震撼,东西方文明兼容并包,仍居于国之臂掖的重要地位;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也是“五凉”都城、凉州词的重要渊薮。《张掖传》和《武威传》通过生动的文字、有温度的笔触和人文思考,成功再现了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沿革、人文社会演化和传世故事,系统阐述了其在中华文明承继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两部图书英文版正在出版筹备中,外文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地方文化走出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丝路百城传”编委会副主任刘传铭教授:“丝路百城传”承担着城市研究的重任,是中外学者“走出书斋,走向世界”的重大探索。“张掖”的名称是中华智慧的体现,而“凉州不凉,武威威武”。《张掖传》、《武威传》的成功一定会让人们对张掖和武威有更新更深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对丝路精神有进一步理解。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张掖古城的生命依附在历史长河中,记录在文物古迹中,书写在八声甘州中,传承在非遗说唱中……唐砖汉瓦铺就的华章盛世,金戈烽烟铸就的民族魂魄,黄沙热血酿造的葡萄美酒,河西大漠埋没的冷月边关,尽在这部城市传记中。
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张掖传》作为一本城市传记,写传却不局限于数据化统计与罗列,而是采用散文体聚合构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叙写历史,笔法老辣,构思精巧,语言灵动,把散落在历史长河当中零散而多元的内容整合创作,从各个方面充分立体地展现张掖的人文历史,极大地丰富了张掖文化内涵。《张掖传》以文学创新思路立体再现历史变革过程,运用大胆有趣的创作手法,令城市与人一样具有了气血丰满的鲜活性格,读来通俗易懂意趣横生。这种创作形式是传记文学领域的新探索,必将对繁荣振兴张掖文化并促进旅游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建新教授:陈玉福先生的《张掖传》是甘肃首部城市传记。这部作品以浓墨重彩的描绘,雕琢了一个面目可亲、婉约灵动的新张掖,深情演绎了从昆仑之巅走向弱水之畔的金张掖。不同于传统的志书和历史专著,《张掖传》以城市传记的形式呈现,将张掖的历史与人文融为一体。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读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张掖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积淀和社会演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张掖作为一座古老边塞城市的风貌与特色,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着历史人物的生活,感受着城市的脉搏。有了陈玉福先生《张掖传》的出版,张掖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宜居宜游的七彩之城,势必带着独特的IP走向世界。
河西文化翻译中心董家丽教授:《张掖传》作为甘肃首部以河西走廊上的城市为主要记述对象的传记文学作品,透过作者宏阔坚实的视野,以“历史的眼光,文学的书写”将张掖这座重要的丝路名城的面目、性格、历史、色彩清晰地浮现出来,阅读《张掖传》,如同打开沧桑厚重的张掖城市画卷,无论是宏观框架的架构还是微观人物事件、山川河流的具体记述,都体现出一种知识向导和文化信使的情怀,彰显着作者力图为张掖这座城市文明立传的写作目标的实现,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悟和阅读经历。而城市传记《张掖传》的英译和出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地方文化走出去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张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祁翠花:《张掖传》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生动优雅的文笔,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地开启了多维视角的历史叙事角度,为张掖这座千年古城,拓印了一张翔实生动的文化名片。过去,很多人对张掖的了解是固化、简单化了的,很多人的了解只是张掖的一个侧面。今天,《张掖传》可以作为介绍张掖、展示张掖文化的一张名片,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座城市。
《张掖传》可以作为一部文化指南,为外地人爱上张掖提供一个平台。风景这边独好,张掖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气质,是中国西北的人文之城,这张名片有的是刚毅、朴实无华。无论是老张掖人,还是张掖新市民,抑或是外地人,都应该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去接受它的体温与性格。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