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
我和张藩将军的警卫员植庭辅好多年不见了。不久前的一次战友聚会我们相逢了。一见面,彼此端详了片刻,感慨又欣喜地抱在一起,无言地相互轻拍着背膀。
我和小植是1982年一起在张藩将军身边工作的。他是通过兰州军区警卫营选调做首长的警卫员,我是首长的保健医生。
张藩将军,湖南浏阳人,兰州军区副司令,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身经百战,屡建功勋。他的感人事迹和故事非常多。这些年我也陆续写了些关于开国将军系列的作品并发表。受到多方面的关注。
1982年在重庆左一将军夫人彭克(后左)、张藩将军(后右)、作者刘恺(前)
这次的战友聚会,小植又给我讲述了一件往事令我感触深刻,感动不已。
1985年8月,小植要求到野战部队锻炼,到了部队不久接到战斗命令,参加了老山自卫反击战。
每一位在战场上战士都会给自己最亲近的人通信,小植也不例外。除了给自己的家人之外,他还给张藩将军写了一封信。在他心里张藩也似父亲般的是他的亲人。将军回信了,信上鼓励他“要勇敢作战,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生命在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他把将军的信放到贴身衫衣的口袋里,无数次地看信,想家时候就看,看完就哭一场。他把将军的信分享于参战的战友,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的战斗意志,只有手握钢枪才能播种和平,他心中充满对祖国和亲人无限的热爱和思念。
听到这里我连忙问,将军的信呢?小植无不遗憾地说,信纸是用兰州军区司令部信笺写的,将军的字写得工整有点大。我是千小心万小心地保存着,但由于战斗环境生活很紧张,他驻守的‘猫耳洞’编号229,洞里潮湿炎热,雨季泡在水里,还有蚊虫鼠害。他没有把将军的信保存下来。哪个悔啊!肠子都悔青了。那个恨呀!信无法保存。他不由自主地呼唤,首长呀!小植对不起您呀!把您的信弄丢了…
于是,小植在作战间隙利用战场上打过的高射机枪的子弹壳,为张藩将军做了一根拐杖。
那是54式12.7mm大口径机枪弹,仿制前苏联的机枪弹,后研发改制形成国产系列弹种,弹壳黄铜、钢,发射药量17.0g,全弹长146.8mm,弹壳长105.95mm。
小植把子弹壳磨了又磨,擦了又擦,蹭得明光铮亮,他不会雕刻,请能雕刻的战友在子弹壳上刻“张藩将军”,他说,战友把炮弹皮磨得削铁如泥,一点一点地錾刻上去的。他留下遗书,如果牺牲了,就请战友转交张藩将军。一个忠诚于首长的警卫员,一定会忠诚祖国,守护疆土,血染沙场。小植在战场上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荣立三等功。
小植说,战争结束后,他去南京木樨园干休所首长家里见到了首长,庄重地把拐杖送到首长手中。首长接过拐杖,仔细地看了许久,又轻轻拂拭了一遍,随后拄着拐杖,往地上遁了几下,“哒哒”声声入耳,精神抖擞地来回走了几步,将军眼睛眯成一条缝地说道:“我又多了一条腿啦!小植有心。”首长留他在家吃饭,还拿出了珍藏的茅台酒。
说到茅台酒,小植又说起:他在给首长做警卫期间,一次训练时不小心把腰扭伤了,很疼,躺在床上不得动弹。张藩将军知道了,拿了一瓶茅台酒,一瓶云南白药。将军坐在他的床边,亲自打开酒和云南白药,让他用酒服用云南白药的引子,还在酒的瓶盖倒了一盖子酒,倒在受伤的腰上,哎呀!哪个麻飕飕的劲呐!一辈子都忘不掉。将军在他的腰部轻重适度地认真用手搓揉着,然后亲自贴上伤湿止痛膏。
他趴在床上,不知怎么搞得泪水一直在流淌,感动地哭着说:“首长我不疼了,您别弄了。”
将军说:“躺着,别动!”
将军还让炊事员张文银给打了四个荷包蛋一大碗面条,又让司机戴荣生去门诊部开三七粉……
往事如烟,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怀旧,喝点酒就想往事,一想就想哭,越哭越想,我也感慨万千,连忙拨通张藩将军之子张宝宁的电话(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小植接过电话对他说:“哥哥呀!我好想首长呀…”
张宝宁说:“父亲的遗物都保存得很好。清明之际,告诉天堂里的父亲,人民在缅怀他,他带的士兵在思念他!”
一根拐杖,凝聚了一个士兵对开国将军深深的崇敬和热爱,也是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一根拐杖折射出一位将军与普通士兵浓浓的情谊和深深的关爱。“爱兵如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战无不胜队伍的优良传统。一根拐杖承载着一份传承,一份责任。
我深深地感到,这一根拐杖,作为开国将军的遗物应该永久珍藏。
2023年3月24日
作者简介:刘恺,牙医。陕西渭南人,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退休,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个医生眼中的将军系列》是由原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退休医生刘凯先生近期推出的系列回忆作品,独家授权大西北网刊发。刘恺早年在原兰州军区从事保健工作,和老将军们有了大量接触的机会,他以一个医生的独特视角,书写与老将军们接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语言简练质朴,文字情真意切,反映了老将军们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伟大精神,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深受激励。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