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
河南济源,乃愚公故里。多少年来,在这里所孕育的愚公移山精神已在中华大地传之不朽。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党的七大闭幕词,激励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建设和改革中,江泽民、陈云、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济源为愚公移山精神题词。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毋庸置疑,老愚公就是我心中的宝,愚公移山精神已成为我的座右铭。
赎宝
2018年初春,我到英国旅游,慕名来到了伊利小镇。听说小镇的伊利河畔有个知名度蛮高的古董店,是一座三层的老式带阁楼的房子,面积约800平方米,老板叫汤姆。上到二楼,我惊呆了,这里还有个中国文物陈列区!我发现货架上摆放着一尊愚公移山彩陶,好一副精气神!老愚公一头银发加上随风飘逸的白胡须,昂头挺胸,精神抖擞。他手握䦆头,脚踏大山,顶天立地……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到他那种面对两座大山,意志坚定,气势磅礴,挖山不止的大无畏气概。再看他那两只粗壮的胳膊和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特别是宽阔的胸大肌就像一把打开的折扇,横行排列的肌纤维群有序地组合,彰显着雄健之躯。
《愚公移山》陶塑
一时间我真感谢作者把一个老当益壮的愚公塑造得如此活灵活现。当时我很想把这尊彩陶赎回国内。然而遗憾的是我囊中羞涩,真是后悔莫及。回国后我仍牵挂着这尊老愚公彩陶,生怕被人发现和请走。我在遥远的东方反复祈祷,愚公您可要等着我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您这“漂洋愚公”请回老家。
2019年春,我再次踏上英国的国土。第一时间,我就急不可待地赶到了伊利小镇古董店。在第二次喜见愚公彩陶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泪花从脸颊滚脱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尊彩陶拿到手里。仔细一看,不禁喜出望外——这是广东佛山石湾陶瓷,属酱釉瓷,有着精美的雕塑品质。色彩搭配艳丽,造型风格独特,瓷质选料上乘,而且保存的完好无损。这应该是一件珍品啊!我想,它一定出自我国大师之手。我进一步端详,没有制造厂家,没有制作人的印章,高约24厘米,重1000余克,属于文革时期的限量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大名鼎鼎的愚公移山,标签上怎么标注着《拿斧头的中国人》?我相信,汤姆老板丝毫无贬低之意。也许,他不太懂中国文化,不知道老愚公的身份。由于标签的误导,致使许多买家“不识庐山真面貌”,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古代老农造型。
看来,我“检漏”了!我就不砍价了!付款时我说:“这是中国的愚公,怎么译成‘拿斧头的中国人’?是不是有误?”老板微笑着指指老愚公手中的工具:“这是什么?是斧头。”我心想,这不是“䦆头”嘛!老板又说:“这服饰,是中国古代人穿的。在农耕时期,拿着斧头,所以是‘拿斧头的中国人’。0K?”我不再与老板争执,拿了收据即刻离开。
2019年春,刘恺在英国伊利河畔古董店手捧老愚公陶塑
赎回了这件宝贝,我心里特别兴奋。回国到家后,放下行李就赶紧查找资料。果然,这件愚公移山彩陶是1972年广东出口到海外的刘泽棉大师的作品。刘泽棉,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工艺美术师。1937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从事陶艺70多年,师承叔公刘佐潮,深受陶艺名师刘传等大家的影响。他的雕塑具有雄健传神、古朴厚重的特点。他塑造人物时,在衣纹、筋骨的刻画上注重人体结构特征,形神俱佳,色彩完美。1985年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其作品《钟馗饮酒》,广东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英国女王。2002年应邀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交流讲学,作品《达摩》被州博物馆收藏。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12年和2018年分别获“亚太地区手工艺术大师”和首届“佛山大城工匠”荣誉称号。我赎回的这个老愚公经典作品就是刘大师在年轻时经过精工细雕制作出来的。其刀法细腻,雕工精湛,纹理清晰,塑造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神态刚毅、敢搬大山的愚公形象。
惜宝
2020年9月,我写的《拿斧头的中国人》在英国剑桥大学《剑河风》杂志上发表,当即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恰巧,我在兰州军区司令部当军医时一些老战友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叫李玉清,是上校军官,他是河南济源东马头人,转业后在甘肃省委任厅级干部,还当过中央某部门的巡视员。一次在和我交谈这个老愚公陶塑时,他建议将其捐赠给他的家乡——愚公故里。
我感到这很有意义,是一件大好事,表示坚决实施。接着李玉清就联系了《济源日报》资深记者冯小玲,冯记者随即邀请李玉清回济源面谈此事。后经协调,决定将老愚公陶塑无偿捐给中共济源市委党校(又称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和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后简称党校)。李玉清和冯小玲又赶到党校找到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基地执行副主任赵会生(后通称赵书记,现任济源市副市长),共同拍板定下有关事宜。赵书记认为:“如此好事,当以隆重仪式迎接老愚公回家。”
由于我一直在兰州工作,老愚公彩陶被放在了西安家中。为了捐赠,我又专程回西安把这尊陶艺抱回了兰州。我叫兰州古玩市场的刘自军老师看了,他大加称赞,说是大师之作,太精美了,是宝贝,有价值!他还专门定做安放彩陶的锦盒赠送于我。由于疫情,捐赠事宜推迟到2021年。我总感到把老愚公陶塑摆放在家里,能励志,温暖油然而生。我常和它对视,他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亮如明月。我对他说,愚公移山是一种不畏艰难,奋斗拼搏的精神,华夏的崛起,祖国的昌盛,就是这种精神让梦想成为现实。所以,我要利用捐赠前的时间再做些宣传工作。
2021年3月29日,刘恺应邀在兰州天合教育研究院、爱德学校举行愚公移山讲座。Stacy(美国)、黄梅、Sadie(英国)老师手捧老愚公陶塑合影。
这年春天,我带着老愚公陶塑分别在兰州天合教育研究院、爱德学校、兰州市二中、兰州现代职业学院马列学院举办了愚公移山精神讲座,引起很大轰动。师生们纷纷和老愚公陶塑合影留念。当时听讲的还有外教老师Stacy(美国人)、Sadie(英国人),她们齐声称赞愚公精神。兰州市二中的同学们以手对手的传递方式,触摸着老愚公陶塑加油助力,决心努力学习。大家都叫我“愚公爷爷”,问什么时候再来讲课?这使我很受感动。
当年5月26日,我专程前往济源。亲朋好友一行八人来到兰州火车站广场著名的马踏飞燕铜奔马雕塑前为我和老愚公送行。
2021年5月27日,刘恺在兰州火车站广场马踏飞燕铜奔马雕塑前手捧老愚公陶塑留影
捐宝
2021年5月27日,我达到洛阳,冯晓玲记者专程前来接站。我们和先期到达济源的李玉清会面,一起来到济源市委党校。次日上午10点,干练、风雅的赵会生书记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他和有关领导在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和李玉清也发了言。很多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赵书记还代表组织给我颁发了捐赠证书和“特聘教授”证书,给李玉清颁发了“愚公移山精神宣传大使”证书。
2021年5月28日,刘恺向愚公故里捐赠老愚公陶塑图为刘恺和赵会生书记合影
仪式完毕后,我们和参加活动的党校师生一起合影留念。之后,师生们轮流抱着老愚公陶塑,一个接一个传看。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神情专注地端详着。大家说,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有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赎回老愚公陶塑?”我说,当时在英国见到老愚公陶塑后就产生了一种不忍心看着他孤零零置身海外、要带他回到祖国的心愿,一路上我严密包裹,捧着抱着,直到今天才把它送回故里,至此我也就放心了。我要让他回来瞧瞧这日新月异的故里变化,看看这突飞猛进的祖国发展。
当天下午,我又为党校师生讲了一堂题为《我在开国将军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的党课,分别讲述了会织毛衣的马良盛将军、兰文兆将军在火车上成立临时党小组、韩先楚将军优良家风等故事,让大家从这些开国元勋的故事中再次感受到“不忘初心、使命在肩”的高风亮节。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攀高峰的不竭动力。赵书记表示,一定要把这件珍品保存好、展示好,并宣传好它背后的动人故事,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紧密结合起来,带领全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而努力奋斗。
这次捐宝活动,经《中国法制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经济报》《济源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一阵震动。一些世界大都市的文物商们开着小车到处寻找老愚公陶塑这个宝藏。
在济源期间,我还参观了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王屋山,讲解员为我讲述了历代文豪在此留下的愚公移山的碑文和诗篇,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的旅游业发展得不错,挺有规模,一派热闹景象。前来培训的学员,都穿着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等不同时期的服装,他们在“搬石头体验”,接受愚公移山精神的教育。在此,我也了解到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已于2016年12月29日通过决议,将每年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
究宝
为了查究老愚公陶塑的“出生地”,2023年2月21日,我和甘肃省摄影家协会赵和平老师来到广东佛山石湾镇。我们了解到,石湾陶艺诞生于石湾窑,南国瓷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唐宋时期的石湾日用陶瓷已有规模化生产,到明清更为鼎盛。建于明朝的南风古灶、高灶,薪火相传,至今窑火不熄。石湾镇不愧为陶都,空气里都弥漫着陶土的泥香,瓷砖、瓷碗、瓷盘等各种瓷器随处可见。陶艺店也一家挨着一家,连路灯、电杆都用陶瓷装饰。我们走进石湾陶瓷博物馆,漫步在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中,领略到这里的灿烂辉煌。我感到寻找到刘泽棉大师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在这之前,我曾委托朋友找过但未果。这次我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对于刘泽棉大师,石湾人都知道其大名,我也晓得先生已到耄耋之年,但不知是否还在耕陶创作?但我坚信,一个为陶艺而生的人,一定战斗在耕陶岗位。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在广东工艺美术博物馆找到了刘泽棉、刘健芬工作间。嚇!这个工作间简直是个艺术宝库,各种造型艺术品琳琅满目,让我们一饱眼福。
此刻我观察到一位老者,满头银发。他坐着正在全神贯注地雕刻着一件陶坯。我站在他的身旁默默地观看了半小时,他竟毫无察觉。他对雕刻的陶坯,一会儿左瞅瞅,右看看,一会儿上瞧瞧,下瞄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大师新近构思创作的又一力作《喜获大利》。啊!能目睹国宝级大师现场操刀,实乃人生之大幸也!
这时,有位气质端庄的女士礼貌地询问:“你们找谁?来自哪里?”我说,我们来自甘肃兰州,四年前在英国赎回了一件老愚公陶塑,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了1972年《人民日报》介绍刘泽棉创作老愚公陶塑的线索,或许就是大师在文革时期创作并出口到英国的石湾彩陶作品。接着,我拿出《拿斧头的中国人》那篇文章,请女士分享,她边看边用佛山话告诉正在忙碌的那位老者。果然,那位老者就是她的父亲刘泽棉大师,她就是刘健芬。大师缓缓地放下手中的刻刀,拿起桌案上的小毛巾擦擦手。我注意到这把刻刀已使用了好多年,刀尖已磨损得短了半截,但依然坚韧锋利。刘大师听取女儿的讲述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她告诉我们,她父亲对愚公移山陶塑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赎回陶塑的这段经历让他十分感动。刘大师高兴地说:“让我鉴定陶艺作品大多是为利而来,你们不同,是为家国情怀而来。”
刘大师讲起:“1972年创作的一件名为《愚公移山》的作品,是他心目中最有意义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毛主席号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我就以陶瓷来表现一种挖山不止的决心。作品后来在全国展览,《人民日报》也作了报道。这件作品到现在也一直有生产,说明了它的艺术生命力,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我说:“很想了解先生当年创作愚公移山的心路历程?是什么精神支持您的耕陶人生?”
刘大师说:“我在创作愚公移山之前,就深入研学《汤子·列问》原著,认真学习毛主席《愚公移山》,读懂了九旬北山愚公,理解了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创作灵魂来源于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当年,我花了十多年时间对石湾的传统陶艺进行了认真地研学,进而继承和发扬。我先是走进愚公的心里,然后再表现他的精神。于是,我查阅了国内外的大量雕塑资料,并深入农村观察劳动场景,和老农一起在田间劳作,休息间隙和老农喝茶聊天,仔细观看他们的站姿、坐姿、卧姿、走姿以及他们手拿䦆头的样子和挖地的动作,这样才勾画出老愚公的生动形象。我还曾无数次模仿老愚公的动作,甚至摆开姿势让妈妈和我的同事们评论,从而选择老愚公的最佳站姿,最佳眼神,最佳骨骼肌肉,然后才给彩陶上釉。整个过程,做到了精益求精。愚公彩陶的原件真品现在存量极其稀少,所知的一件在广东佛山美术陶艺博物馆,再一件就是你捐出的那一件。你能把这件珍贵文物从英国赎回很不简单,又捐赠给愚公故里更是难能可贵!”
我看到先生硬朗的身体和一双创造奇迹的手,兴奋地说:“刘老经过三年疫情能挺过来,可要保重呀!您的身体属于祖国!属于中华民族!因为人民需要您创造更多更美的艺术精品。”先生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眼圈里晶莹的泪花在闪动,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们俩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又说:“你们家的刘胜记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耕陶六代已有140多年,您老技艺精湛,七十多年耕陶堪称‘耕陶愚公’。”他说:“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从我做起。你们也要多多宣传石湾陶艺。”随后,他拿出一件陶艺作品,饶有兴致地给我介绍: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石湾时,见到这件老农手捧清茶、舒眉笑脸的“石湾公仔”,称赞其“栩栩如生”。
我在刘大师的工作间里发现很多美术、雕塑书籍。刘老说,家里还有很多书,读书是一种享受,能让你看清前面的路,看到更多的世界。他从书柜里取出由他编撰的《耕陶五代》《耕陶六代》《中国陶瓷画刊》为我签名、盖印、赠书。这使我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立即向李玉清、赵会生、冯晓玲告知找到了刘泽棉大师的喜讯。他们一致要求让我转达对刘大师的亲切问候,并邀请刘老在方便之时,到愚公故里做客。刘大师欣然答应。
2023年2月21日,刘泽棉大师和刘恺在工作室合影
第二天,我要乘机返兰。在候机厅候机时,发现一位年轻人正在厅内的广东博物馆营业点购买愚公移山陶塑的复制品。他告诉我是给儿子买的,要儿子从小就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当即也买了一件,并给他讲了老愚公陶塑回归祖国的来龙去脉。他听得专注入神,非常感动。我俩和售货员一起合影留念。为此差点误机,直到广播里呼叫我,我才赶紧一口气跑了几百米,登上了飞机。我想,愚公九十敢搬山,我七十也敢冲刺。愚公移山,是一则神话,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在鲜活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