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阳铁李川走出的私企董事长李杰
他曾经一文不名穷得结不起婚,他用所学专业打工、创业,他率领的企业纵横石油界,他资助了2000多名陇陕学生,他在庆阳老区给农民免费建别墅群……
一
对于庆阳人来说,李杰已经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在建设李川新农村之前,也就是从2004年起,因为他给吉岘乡铁李川两个邻村老人、五保户和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到1000元生活补助的举动,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传说。笔者第一次听到李杰的名字,就是在饭桌上,当时在坐的有几个早年在庆阳企业界就比较有影响的企业家,从他们的言谈中,笔者既知道了李杰的实力,也看出了李杰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
2013年6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去合水县路过铁李川,见一位女人蹲在路边卖小香瓜,我们就停下来。在讨价还价中,话题不知怎么三聊两聊,就聊到了李杰。说到这个名字,女人顿时提高了嗓门,说这个人正在给他们盖小洋楼,免费的,每户都有,她家也有,已经动工一个多月了。还说李杰在他们村上建了一座仿古式庄园,很好看,很漂亮,大有给我们炫耀的意思:“一提起这个人做的这些事情,我心里就暖呼呼的,我不止一次地想,我们村里怎么能出了这么个男人……”
“啥时候能实实在在的住进去,我这心就放在肚子了。”女人的脸上充满希冀。
在这个女人的渲染下,笔者一行禁不住好奇心,驱车前往那个庄园。路过基建工地,见路边的牌子上标着新村建设鸟瞰图,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一幢幢别墅整齐地罗列在公路两边,想想不久的将来,村民们将从山上上下、拐沟半洼的窑洞搬进别墅,集中在同一区域,住在同等模式的楼房中,有院子,有自来水,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难怪那个女人说起李杰眉飞色舞,难怪她心里又有那么一点担心,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张图纸上所表示的这一切,确实是个让人为之做梦、为之发疯的地方。
到了那个庄园跟前,由于大门锁着,我们进不去,只能在外观望,这幢仿古庄园坐落在树木茏葱的山脚下,坐北面南,房屋外围均是青瓦白墙,建筑群落东西对阵,南北布局,一座两层高、造型古朴的楼房置于整个庄园的中心地带,庄园的大门前是褐、红相间的亭台走廊,花圃、小径和绿树点缀其间,一块巨石上刻着“厚德载物”四字,像是镇宅之言,整个花园里充满了婉约、美好和诗意的情调。
从这里向南面望去,新村建设的工地尽收眼底,可以说,这座庄园像个巨大的爱意温存的眼睛,在高高地注视着前面的建筑群。
在笔者的眼里,这是一个极有创意和内涵的布局!让人心里不禁疑问:给这个山脚下画出这么一片天地的这个李杰,倒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随着那些崭新的别墅群在铁李川的崛起,随着李杰病情的外泄,关于他的传言和消息越来越多了:有人把李杰说得神乎其神,有的则说的比较悲情,更多的人倒对李杰的壮举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当然还有一些人,渴望能一睹李杰的风采,了解他真实的情况。总之,关于他的话题是总是说辞有别版本不一。笔者曾想,如果有机会能见到李杰,我一定会把他真实的情况还原给关心他的人。
二
2014年7月中旬,笔者终于有了与李杰见面的机会。听说他在北京疗养,便和好友到京看望李杰。当我走进他那个整洁而简朴的家时,李杰微笑地迎接着我俩。这个常挂在百姓口中的李杰,就这么淡定地坐在我们面前。
李杰生在铁李川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兄弟姐姐四个,他是老三。由于家庭贫困,李杰上到初中时就梦想早日离开家乡,自谋生路,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现状。为此,他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常规之路,立志从中专作为突破口,提早实现自己的梦想。1987年,李杰如愿以偿,考上了中专,进入长庆石油学校读书。在石油学校读书时,李杰就与经济结缘了,在那个把生意视为投机倒把的年代,李杰因为经营校内小食堂,成了老师心目中的众矢之人,但因此却在全校学生中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因此记住了李杰。
1991年,李杰从石油学校毕业,先后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长庆油气技术服务处、上海联络处、长实集团等单位工作过。当过采油技术员、采油站站长、采油饭店经理、采油二厂劳司泾阳石料厂厂长等职务,不论干什么工作,李杰心中总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有个公司,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以此来体现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为了在异象丛生的社会结构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李杰的心一直处在寻找和探索之中,因而他的人生处境也变得动荡不安。1992年至1999年,李杰经历成成败败,风风雨雨,饱受过诸多的磨难与沧桑,直到1999年,李杰的人生处境几乎跌至极限,就在这一年的年末,李杰在石油学校的至交好友刘涛(合水肖咀刘家大堡子人)把李杰的窘态告诉了在石油学校的同学范瑞司(陕西定边杨井乡范元茆村人),当年,范瑞司正在陕北给开发了油井的私企企业搞压裂施工,年利润过百万,已经进入了富人阶层。范瑞司得知李杰过得既很落魄,还没结婚,就主动出手相助,让李杰结婚。李杰拿着范瑞司支助的钱在大年三十结了婚。年后离开了刚刚建立的新家,跟着范瑞司从庆城走向了陕北,接触上了多数人都浑然不知的一个行业——油井压裂。
油田压裂是一个野外型作业,不仅需要施工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还需要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他在上面对的是工程师,在下领导的是技术员和农民工,复杂的组织结构是每个施工队老板面临的问题,如果老板管理得当,施工队就是个赚钱的机器,如果管理跟不上,就会一盘散沙,出现一些让人焦头烂额的乱象。除此之外,价值两千多万的压裂设备也是每个老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即使揽到业务了,设备跟不上,也等于白忙乎。因此,诸多的条件限制使这个行业显得神秘而高端,所以,一般没有能力的人是驾驭不了这个职业。
李杰在长庆石油学校学习的是采油工程专业,虽然压裂在采油工程专业范畴之内,李杰懂一点,但是要真正意义达到工程师的技术标准,他还差的很远。于是,李杰先从打工干起,不仅从压裂专业的技术源头上进行钻研和学习,也从管理和业务上全面地修行了起来。多年的经历使他明白,油田就是他发挥生命能量的一个庞大的载体,惟有在这个载体扎下根,才能开花结果。因此陕北高原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李杰自身潜在欲望,形成了一个燃烧的信念,使李杰如鹞子翻身,如虎添双翼,他的希望和梦想在这里双重升级,同时对技术把控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业务开发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李杰在朋友的公司打了两年工之后,在2001年,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施工队伍,开始了含辛茹苦的油井压裂生涯。
在李杰雄心勃勃地要在油田压裂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时,长庆油田在这个时候也提出了“年产量5000万吨的油田规模、建设第二个大庆”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采油四厂为代表的压裂区块陆续向社会市场开放了起来,新井投产和老井复压数量巨增,这对投资压裂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长庆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为代表的国企和以范瑞司、李杰为代表的私企压裂压裂队都陆续盘踞在了陕北的地盘上,可谓群雄争霸,硝烟四起。为了从众口中得到一杯羹,李杰马不停蹄地奔赴在第一线,或联系业务,或上井观战,或带队出行,在陕北的平原茆地、沟沟壑壑,都留下他的足迹。价值两千多万的一套设备,几十人的队伍,不断刷新的业务量和日趋扩展的压裂面积,使李杰的日子过得忙碌而结实。妻子生孩子,已经睡在临产台上,他接到与业务有关的电话后,立即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医院。
在这期间,李杰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出众的智慧和卓越的管理优势,先后引进了四川石油管理局(现川庆公司)、江汉油田、西南油气测试中心等压裂设备和技术人员,以设备和人才作为硬件,攻克了他在压裂中遇到的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题。譬如长庆油田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地质、工程设计人员通过优化设计方面,设计出了第一口大沙量的油井,这个设计不仅需要更新李杰现有的压裂装备,还给工程师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难题,很多压裂施工队伍面对此井望而却步。李杰深知,这是他能不能进入采油四厂的关键环节。如果攻关成功,他就能迎来一个新的压裂市场;如果攻克不了,就只能在小区块、小阵地上遛跶了。为此,当项目负责人问他的施工队伍能不能攻克这个技术难关时,李杰承诺:“我们可以!”
把这个活儿揽到手之后,李杰针对甲方的要求,和工程师反复研究施工设计,权衡设备的施工能力,亲自参与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像啃骨头一样啃下了这个技术难关。李杰因此顺利进入长庆油田第一个面向社会市场开放的“油服”市场长南项目部,即采油四厂。在这个区块,李杰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先进的技术装备,过硬的技术服务站住了脚,在陕北的压裂市场声誉鹊起。
随着国内油价的不段上涨,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加大了开发力度,同时攻关了超低渗透的开发技术难关,提高了油层的渗流能力,压裂更有了用武之地。为此,压裂市场迎来春天。这个时候,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出现了技术服务缺失断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更大力度地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压裂施工的商业机遇从天而降,李杰继续加大了市场开发的力度,先后在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各采油厂和项目部进行业务对接,承接了延长油矿志丹钻采公司、定边钻采公司、靖边钻采公司、安塞钻采公司、甘泉下士湾钻采公司的压裂业务。
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大,李杰发现他的压裂装备和技术人才已经明显地滞后了。尤其压裂设备,是制约他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况且,压裂装备的价格也极其昂贵,且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的,因此,全国各地油田系统的压裂车如风毛麟角,比较稀少。随着长庆油田企业向市场化推进,压裂车更是各路压裂企业争夺的对象。为此,陕北油田排队等待压裂的人不胜枚举。李杰看到,凭自己租来的压裂设备根本满足不了同趋膨胀的压裂市场。而购买现成压裂车,价格昂贵,时间跨度长,鉴于以上原因,李杰决定自己购买部件,进行组装!于是,李杰把自己定制压裂车的想法告诉了时任兰通厂的厂长李英(甘肃兰州人),针对陕北市场的施工压力低、排量小的特点,李杰和李英及其技术团队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和反复试验,最后拍板要求用现场的技术参数替他生产适合于陕北区域作业的压裂车。李英怕他按照李杰的定制生产出的压裂车成为无用的废品,心里有点犹豫,李杰在给兰通厂下定金时,承诺道:“即使设备将来用不成,算我的,剩余的设备款,我照付!如果按期还不了,我给你们按高息支付利息!”
在李杰的坚持下,中国第一套私人定制压裂车诞生了。投放到市场后,李杰发现,除过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附件之外,其性能和进口车并不差多少,它照样能完成进口车完成的压裂任务。
第一套私人订制压裂车的成功,不仅延伸了李杰的压裂市场,也给李杰带来了更宽阔的思路,于是,随着陕北区块油服务市场的持续开放,接二连三的订单下到了兰通厂,试车成功后,兰通厂几乎为李杰独家生产压裂车。2007年之后,同行终于发现了李杰私藏了两年的这个秘密,纷纷找到了兰通厂生产压裂车。曾经奄奄一息差点倒闭的兰通厂因为李杰的出现,几年时间如鲤鱼跃龙门,兴旺了起来。李杰不仅走到了中国压裂行业的制高点,也救活了一个国营企业。
李杰私人定制的压裂车队,从此承载着李杰的梦想,向更开阔、施工条件更艰巨的压裂市场挺进。在接洽煤层气的压裂业务时,由于油井压裂与煤层压裂在技术要求上有些区别,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并不支持他这一冒险行为,但李杰并没有把大家善意的劝阻放在心上,做出果断决策,同样向煤层气专家组承诺:“我们的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优质完成施工设计要求。”
凭着在油田服务行业积累的口碑,李杰的压裂施工队伍先后进入了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中联煤层气起公司和晋煤蓝焰煤层气公司。为了给这些知名国营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李杰针对煤层气沙量大、排量大、压裂低、装备用量大等特点和要求,再度与兰州通用机械厂进行合作,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目的是以更精良的设备给这些国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在加大设备投入的同时,李杰还在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因为他知道,压裂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是制约油服企业发展的又一个瓶颈。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李杰定期在各大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李杰根据他的施工现场实战经验,与范瑞司共同编写了与压裂技术相关的教材,用这个教材对新上岗的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现场学习,因此带出了好多工作作风过硬的施工技术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在创业的路上,李杰像个北方雄狮,尽管遭遇了一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量,一路高歌,不断挺进。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先后购置了287台装备,组建了12支按标准配置的压裂队伍,年施工能力达到了2000余口井。
三
相对其他企业家,李杰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在创业阶段,他把村里村外的青壮年一批一批地带进了自己的工队和公司,多年来,无论他多么艰难,他没有短过这些人一分钱的工资。他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撑,同时,有的人、特别是一些沾亲带故的人,也给他带来了难言的烦恼,人性的膨胀与自私,在他展开的这个平台上显示的淋漓尽致。为了管好团队,他平时在员工面前不苟言笑,甚至在某些时刻用粗话发飙,加上他独特的长相,表面看起来是个冷面人物,但是他内心柔若湖水。从2004年起,他公司的业绩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对内,他实行奖金+工龄+辅助政策,譬如在山西的工地,他动员员工个人买水车,作为第二产业给压裂施工供水,油费和水车由公司垫付。投车的员工每人赚了二三十万元之后,李杰又拿出了一千二百余万元,以公司的名义回购了这批即将报废的水车,目的是让员工赚个净利润。他说:“我要让我旭隆公司的员工心安理得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正因为李杰恩威并施兼人性化的管理,有的员工跟他一路走来,成了公司的高层管理,有的因为种种原因被开除了,还偷偷摸摸地又返回了公司。既是普通工人,多数都有几年的工龄了。
与此同时,他开始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除过支助家乡的老年人之外,他以“庆阳人”的身份通过合水一中、庆阳市教育局资助了1420多名学生,尤其给合水一中,只要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除过往年的捐助之外,每人还奖励1万元。合水一中至今还有一处以李杰名字来命名的科技楼。由于李杰的“旭隆能源技术服务公司”总部在西安,陕西妇联发起的“红凤工程”助学活动中,仅这一项,他一个人给陕西“紅凤工程”捐助1000多名学生。
在一次由陕西省妇联、紅凤工程协会和受助学生代表组成的座谈会上,李杰被妇联领导点名对受助学生讲话时,他说道:“我只讲三点。一、我捐助的这点钱不多,基本上是一年的学费,但对你们来说,是个鼓励。希望通过我们的支助,让你们看到来自社会的阳光与爱心,储存和培养你们的正能量,今后参加工作之后,把同样的能量回报给社会;二、希望困难学生不论面对何等状况,要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与生活条件好的同学攀比,不要有自卑的心态,要比,就比学习,比智商!你自己始终要明白,在穷富上有差异,但在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同样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所以,好的心态和好的心理素质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期望;三、由于你们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假如在心理或者精神上真正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你们可以向学校,或者向妇联、或者向我们这些支助你们的人说说,大家共同帮助你们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帮你度过难关。在你们大学学期期间,我们会是你们身后的影子,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在给陕西“紅凤工程”公开捐助的同时,李杰还不断地慷慨解囊,支助一些通过民间、通过媒体等渠道报道出来的困难学生。2005年的夏天,李杰在翻阅报纸时看到陕西某山区的一些学生,因为没钱上不了大学,在向社会公开求助。李杰当即就在公司的会议上提出了给困难学生捐助20万元的建议。当时,由于公司的资金非常紧张,几乎到了断裂的边缘。李杰的这个建议一说出来,即遭到了一片反对。李杰见大家都异口同声地不支持这个事,就推心置腹地给他们说道:“我们公司事实这段时间很缺钱,但是我们这一月没有,下一月就有了,是一时的事情;而学生错过报名的这几天,就有可能上不了大学了,是一辈子的事情。既然我们知道了,就帮吧,能帮多少是多少。”
李杰对教育的支持与付出,已经成了一个被定格在陕甘教育系统的事实,截至目前,别说其他星星点点的支助,仅在教育方面,李杰已经捐出了2000多万的助学款。
2014年9月27日,在北京,我有碰巧见到了李杰支助的一个女生来看望李杰,她是陕西富平人,现在鄂尔多斯工作,月薪6000余元。在谈到她受助学后的感受时,她告诉我:“我在初中时就受支助,现在参加工作了,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时,我就想起了曾经支助过我的人,他们让我心里温暖,让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可以说,他们的举动对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2012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号召各级党政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团队深入基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石油行业的一个知名企业的掌舵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乡给予他根深蒂固的印象,他抉定做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事情,于是,在一次饭局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县委书记柴春、县长沈文祥。两位领导正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帮扶”行动奔走相告,四处开展工作,听到李杰放出的这个信号,有点半信半疑,之后,特派人与李杰联系。李杰说:“我说出的话,肯定没有空话!”领导强烈的责任心、企业家伟大的善心在这个时候怦然有机地碰撞到了一起,于是,关乎铁李川新农村建设的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来临了!
2014年8月11日,我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铁李川新农村建设的基地进行采访。经历一年多时间的基建,我曾经在图纸上看到的这些别墅群终于很气势、很立体、很具规模的进入了我的镜头。这是一个从视觉上极具美学趣味的建筑群体,庆阳范围内少有,甘肃境内少见。在这里,连同村委会办公部、村文化广场和村活动中心等设施,李杰总体投入了6500万元左右。
铁李川新农村别墅群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铁李川群众的居住方式,使铁李川的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看到有的人已经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了,我走进了其中的一户,这是个复式阁楼,按照我的居住条件来划分,这套别墅分为两套还能大出几十平米。门窗、锅台和炕等设施一应俱全。农民们只需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条件来装修就是了,加上宽敞的院子,这是个谁见了都会为之动心的地方。
和几个村民聊起李杰的捐赠行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李杰给我们送这套房子,没有跟我们要一分钱,只是生产队收了点土地费。”说到他们得到房子这个感受时,一个人说道:“我家人老几辈子都住的都是窑洞,如果没有李杰,至少这辈子,我是不可能住进洋房的,李杰的这个举动,有时候我感觉像做了一场梦……”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名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李杰能在铁李川、乃至庆阳人民口中掀起挂念和舆论的风暴,证明他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脊梁,同样,也是推动庆阳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脊梁。
2014年9月22日,铁李川人民为了纪念李杰这一壮举,家家户户为李杰集资矗立了一个石碑,把李杰的事迹写在了碑文上,以此来鞭策铁李川的后人们在做人立德上要有李杰的风范和胸怀!同时也为了将铁李川新农村建设的形成和诞生过程做了历史性的记载!
2014年10月17日,由于李杰在助学扶贫方面人所共知,反响强烈,在全国“扶贫日”纪念活动中,李杰光荣地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合水县“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四
通过多年的拼搏,李杰现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实业家,相对普通百姓,他确实聚集了一些财富。但不论他公司的实力如何让雄厚,李杰深知自己从大山里走出的农民之弟,多年来艰难困苦的生活使他对贫困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李杰的生活也比较简朴。简朴到了什么程度?只有走进李杰的人,只有看了他在北京疗养期间的居住条件,就能以窥见豹。甚至有人怀疑,李杰不是一个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因为他给人的印象,除过朴素,还是朴素。
李杰是个低调的人,当年给陕西“红凤工程”捐款,在全省的募捐人中,他是捐款数额最多的人,陕西妇联为此组织了各路记者要对他采访,他坚决回绝了。给庆阳市教育局每年的捐助,他从来不留名。患病以后,全国各地的朋友要来看他,他几乎是百分之百回绝了。铁李川新农村基建工程竣工以后,听到省委书记王三运要到铁李川参观,县委书记柴春多次给李杰打电话,邀请李杰回乡配合,并说他亲自来接李杰。李杰说道:“王书记能到我们村子去,作为从这个村子走出的人,我感到很荣幸!按照我当初的想法,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完美,如果不是我病了,我会把村落围墙和大门楼牌都建起来,安装上监控,另外再建一座幼儿园。目前这个样子,只要领导满意就行了,我本人去不去意义不大。”
听到王书记号召全省要大力宣传他,李杰这时感到自己再不好推辞了,所以才有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机会。
李杰也是个静动两极的人,静下来的时候,连续几天都不出门;但一旦行动起来,就雷厉风行,一刻也不怠慢。“静若次子,动如脱兔”这个成语在他身上体现得再妥帖不过了。他的妻子刘彩霞说道:“李杰要做一件事情,需要好长时时间的思考,他不是那种随便做决定的人。一旦定下来,谁也改变不了。”铁李川新农村建设之举,从李杰在柴书记跟前放话到后来拍板,看起来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在李杰的脑海里,已经思考已久了。在李杰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李杰走到半山腰,回头望了望山脚下的那块平地,说道:“我长大后如果能挣到钱,我要在那块平地上给全村人盖一套房子,让全村人都集中在那里生活。”在当时来说,李杰可能缘于走山路上学太辛苦,说了一句儿戏话,但几十年后,李杰基本践行了他这个儿时的戏言。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对于一些私企老板来说,拿出这些钱,不难!但要达到李杰这个胸怀,很难!
李杰善于思考,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看文艺类的节目。一次,我们聊起文化产业时,他说的头头是道,加上他口才好,又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动辄成语出口,妙语生花,使我这个文化人有时候在他跟前深感才学疏浅,口才笨拙。由此可以看出,李杰虽然是搞经济的,但对文化有着一种说不清楚不明的情结。李杰想到铁李川依山傍水,环境独特,便萌生了想在铁李川建一处仿古式庄园的想法,以此来吸引影视文化界的眼球,达到旅游观光和休闲的目的。
为了考证自己的想法,李杰在庆阳市范围内做了考察,发现那些曾经在陇东地盘上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仿古式庄园,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浩劫,基本在庆阳这块地图上消失了,留给老人们的是一个华丽而模糊的文化图腾。李杰想:如果把曾经在陇东地盘上零星点缀的这个建筑奇葩复原出来,就是对具有陇东特色的庄基文化是一种挖掘和延续,而把这座庄园建在铁李川,首先能吸引外界的目光,对铁李川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他决心花巨资来实施他的这个心愿。2010年,李杰耗时三年,终于建起了这座占地15亩三进三出的仿古庄园。
仿古庄园的诞生,把李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好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土豪的做派,利用古色古香的庄园来文艺百姓;少数人认为李杰应该拥有这样的养老场所;只要少之又少的人,才隐约窥见李杰潜藏在内心的意图!
在基建仿古庄园的时候,李杰就产生了想成立一家文化影视公司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他病了。养病的近两年来,李杰一面遥控指挥他的公司,一面为他后半生的发展方向,为铁李川未来的发展,在不断地思考着,他日复一日地待在房子里,眼睛不时盯着书籍、电视和窗外的天空,一些想法随着时间在更迭,随着阳光在过滤……
李杰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