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3月22日,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作为引领兰州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简称《纲要草案》)全新出炉。未来几年,兰州将有哪些改变?将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哪些福利?今日起,本报将对兰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解读。
记者注意到,在《纲要草案》的第一章中,兰州市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将在未来5年里,着力实施丝路建设、新区建设、产业提升、交通枢纽、生态建设、创新驱动、文化旅游、精准致富、民生改善等九大支撑工程。
丝路建设工程——实施“1581”战略工程,推进建设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打造自由贸易园区、国际人文交流、国际展会展示、国际机构汇集、科技创新驱动五大平台,实施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丝路信息走廊、产业合作基地、园区示范载体、人文交流纽带、城市功能聚集、体制机制改革八大任务,到2020年,枢纽作用更加突出,人文交流更加紧密,经贸合作更加广泛,对外进出口额突破4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
新区建设工程——实施“12965”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一个核心”,抓好用好综合保税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个平台”,建设好“九个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六条产业链”,抓好政策制度、融资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生态“五大保障”,到2020年,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
产业提升工程——实施“4+7”战略工程,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4大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7大百亿级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活性服务业发展,构筑“大三产”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5%以上。
交通枢纽工程——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兰州道路率先通畅工程,构建“1221”铁路运输网,建设“3环21射”骨架公路网,加快推进中川国际机场升级,建设现代化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网络化大交通体系。完善“139”城市路网体系,到2020年,形成对外公路大通道与城市道路网的合理有效衔接,实现高速公路和过境道路全部移出主城区,全面形成“内畅外联”的兰州都市圈公路交通骨架网。
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实施“4+7”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围绕国土空间开发结构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绿色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体制更加完善,加快推进落实主体功能区,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文明与扶贫开发,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都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PM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以上。
创新驱创业动工程——推进实施“3510”行动计划,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提高权社会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创新意识,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全面释放创新活力。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文化产业旅游工程——深入实施“1399”工程,构筑“一核一带一极多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一带一核四板块”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8%以上和5%以上。
精准致富工程——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致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达到15750元。
民生改善工程——重点投资2484.77亿元,实施174个重大项目,改善民生需求,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就业、保险、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收入缩小至2.8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