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全省每年新建100个笼式足球场;推进城市社区“10—15分钟健身圈”建设……2020年 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至8平方米,体育消费总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日前印发。
依据方案,到2020年,全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望达到13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900万,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市州、县市区体育场、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80亿元,
全面推行体育社会组织“3+X”模式,即:省、市州、县市区全部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省、市州、县市区单项体育协会分别达到50个、30个和20个以上。有效扩大增量资源。全面推进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四个一”提升工程,即:每个市州建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或滑冰馆、全民健身中心等1场2馆1中心,每个县市区建成体育场、健身广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2场1馆1中心,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不少于开展4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综合健身场馆。全省每年新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2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0个。
全省每年新建100个笼式足球场
推进城市社区“10—15分钟健身圈”建设,重点加强健身长廊、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全省每年新建健身路径1000套、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个。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建立由体育部门全程参与的监督和验收机制,确保全民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废旧厂房、空置楼宇和“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闲置资源,改造和规划建设多功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大对城市居住区和办公区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增建全民健身设施。鼓励各地在人口密集区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加大足球场地和冰雪场地供给,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全省每年新建100个笼式足球场。每年举办全省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联赛。因地制宜推广普及冰雪运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公园、河流、湖泊等水域资源开辟天然滑冰场,利用城市空地、公共绿地等搭建可拆装式滑冰场,创造条件建立综合性冬季体育活动中心,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