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成兰州经济增长新引擎
大西北网10月13日讯 截至8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9.3万户,其中企业10.08万户,个体工商户18.7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50户。今年1至8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3万户,同比增长1.6%;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1亿元,安置13946人就业;全市培育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66家,其中省级以上35家。
我市通过建立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等,全面推动和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
围绕创新创业,我市制定出台了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扶持1万户创业企业,带动就业10.65万人。制定出台了《兰州市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方案》《兰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实施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通过“贷、免、扶、补”等扶持方式,充分调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各类中小微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围绕促进产学研融合,制定了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核心的“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了“1+3+8”财政土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即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办法,投资引导基金、高科技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借转补”3个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促进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自主创新和工业企业用地支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熟化供应8个配套政策,为创业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有力的资金支持。
我市将孵化器建设作为促进“双创”的核心平台,通过采取政企共建、校企合作、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将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延伸到众创空间,为新进驻众创空间的企业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补贴发放、创业培训、市场对接等“一条龙”服务,提高众创空间(孵化器)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66家,入孵企业3000余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各类孵化平台中,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1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为了推动全市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交流、共享、共同发展,2016年9月成立了兰州市众创孵化联盟,聚集盟内孵化器成员资源并协调我省各地区的各类资源,为联盟成员争取相关社会资源和支持,建立盟内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盟内孵化器的运作水平,探索现代孵化器的发展模式,推动品牌建设与机制创新,促进兰州市孵化器的健康发展。
2015年,我市确定城关区为创新创业试点。城关区按照“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培育创客、营造氛围”的思路,突出问题导向,立足企业需求,探索出台“2+3”扶持优惠政策,以精准服务激活“双创”主体、扶持“双创”企业。目前,城关区形成各类新型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文化产业园区40余个,入孵企业1300余家,出孵150余家,创业人员4000多人,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已初步形成组织领导有力、扶持政策完善、服务机制健全的创业扶持体系,为我市乃至全省起到模范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和“万户小微信用担保贷款”工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至今年8月底,“万企计划”累计为4301户小微企业、电商、便民服务门店和在孵企业发放贴息贷款5.87亿元,安置2.36万人就业。“万户小微信用担保贷款”工程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1亿元。实施新三板“361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或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权私募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并建立政府扶持资金,对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每户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目前,全市新三板申请挂牌企业16户,其中成功挂牌企业11户,6户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及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企业融资,融资额达6.85亿元。通过贴息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组建了兰州新区锦绣丝路产业投资基金、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发展基金、经济区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城市建设基金、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平台等6个基金,增强了资本运作能力。
培育创业主体,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探索“资助、扶助、互助、自助、助人”的公益性创业扶持机制,会同市发改委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合作启动实施“泛海扬帆·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通过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培训、融资补助、场地扶持、等措施,为创业大学生搭建一个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共评选出首批符合条件的受资助项目79个,已拨付资助金近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