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到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5%,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将达到20个。
为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日前印发,到2020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5%,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将达到20个,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达到50个,全省各市(州)都建有1座科技场馆,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20套,科普大篷车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所有市(县、区)拥有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现对全省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培养1000名以上科普专业人才,形成由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力争打造3个科普产品研发中心、5家科普企业专业孵化器、30家科普企业(服务机构)。推动建设20家科普示范企业,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成果展示平台。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建设。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相关教材。每年举办“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建设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国家级和省(地市)级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在校中小学生每年参观科技场馆1次以上。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训计划。增强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能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为拓展和延伸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全省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20套,流动科技馆在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每2年巡展1次,科普大篷车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每个市(州)建设有1座科技馆。建设甘肃数字科技馆。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达到20个,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达到50个。所有县、区拥有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加快“互联网+科普”发展。在全省主流网站和市州门户网站大力推广科普中国品牌,用好科普中国服务云,引导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科普生态圈,打造科普新格局。
提升传媒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传媒的主渠道作用,打造若干精品科技栏目,引导市州、县区主要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普类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提高科技传播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等,实现“纸质出版、网站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提升科普产业化发展水平。实施科普作品奖励制度。建设5家科普企业专业孵化器。科普企业(服务机构)达到30家。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打造科普旅游示范基地10个。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实现对全省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培养1000名以上科普专业人才。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20个。合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