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乡村旅游暨颐养结合产业发展论坛举办探讨旅游发展模式

时间:2017-10-25 10:3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记者张小燕)10月23日,陇南市乡村旅游暨颐养结合产业发展论坛举办,来自旅游业界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陇南旅游业发展把脉定位,出谋划策,探讨陇南旅游发展模式,助推陇南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在做题为陇南市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思考的报告中指出,陇南的未来在北方,应将其打造成为兰州人的第二居所。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针对陇南乡村旅游的问题与发展,提出需实施乡村游5大发展战略;浙江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早荣表示,要充分认识、利用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牛海桢认为,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世外桃源”之美称。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富集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康县阳坝、文县洋汤天池、两当云屏三峡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秀丽的山水风光;旅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留得住乡愁的康县花桥、文县草河坝、宕昌鹿仁等乡村旅游;历史的传承演义,民族的发展融合,积淀了先秦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仇池文化等历史地域文化,形成了文县白马、宕昌藏羌民族风情和西和乞巧等民俗,留下了秦西垂陵园、西狭摩崖石刻、祁山武侯祠等历史文化遗存;光荣的革命历史为陇南孕育了长征加油站哈达铺和两当兵变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中药材资源,使陇南自古就有“天然药库”和“千年药乡”的美誉,甘肃省五大名药“红芪、当归、大黄、党参、甘草”中陇南就占前四大类,且均是优势独特的主产区;礼县大黄、文县纹党、西和半夏、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哈达铺当归等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批复同意甘肃陇东南地区(包括陇南市)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陇南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发挥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美化农村环境、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健康养生旅游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通过开展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休闲养生的目的,使乡村旅游与养生旅游有机结合,以放松身心、医疗保健、养生度假为特征的旅行方式备受欢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化实施市委“433”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加快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已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22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0家,位列甘肃省第二。依托全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和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在全市125个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启动实施了“百村千户万床”工程,努力打造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名贵中药材种植、美丽乡村养生体验观赏基地;积极提升休闲度假、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美丽乡村养生养老品牌,陆续建设完成了中药材大观园、中医特色药膳馆、中医养生会所等中医药观光旅游景点,开发了中医保健、药浴、食疗、茶疗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和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体验性完美结合。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花桥模式、“双联单位+支部+公司+农户”的凤凰谷模式、“合作社(协会)+农户”的鹿仁模式、经营大户带动的草河坝模式等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2个;农家客栈达到734家,农家乐1270户;旅游专业合作社42家,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450家。中医药养生旅游生态景区4处,中医药养生旅游景点20余处,中医药博物馆4处,养生药膳馆24处,中医药养生保健馆119处。2017年1-7月份,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66.7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6.4%,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32.4%。

 
  
  陇南市副市长漆文忠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高规格、高档次、高水准的思想观点交锋、经验模式交流、理论实践交融,旨在充分利用学术界智力资源优势,解决陇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陇南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陇南市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务实的态度,充分吸收论坛理论成果、与会嘉宾智慧结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夯实发展举措,完善产品业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观点摘录:
  
  中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陇南的未来在北方
  
  山地生态、先秦文化、七巧文化、白马文化是陇南旅游的亮点,但知名度较低,但陇南旅游也具备多种优势:后发优势:神秘感、猎奇感、探知欲;边缘优势:川陕甘交接、跨界就是远方;乡村优势:农村风貌、农业风光、农民风情;生态优势:甘肃的长江流域、西北开放,陇南要从康养旅游做起,陇南的未来在北方,应将其打造成为兰州人的第二居所。
  
  浙江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早荣;充分应用好互联网推广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运营痛点在于不知道互联网到底能为其做什么,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是缺产品,有丰富的“原材料”,却不会精加工,没有深入研究游客到底要什么,产品价值被严重低估;缺营销,不知道怎么让游客下定决心来;缺服务,标准化体系未形成,缺乏品牌保护和提升意识。因此,应围绕系统规划并精准定位乡村特色一个前提,持续打造IP;完善田园体验生活、原乡特色美食、特色民俗、原生态农副产品,落实三大支撑,即专业运营团队、健全道路网络、扶持引导政策,形成一个合力,政府统筹管理,形成区域旅游热点,推动可持续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实施乡村游5大发展战略
  
  陇南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在于原生态的乡村山水田园景观、丰富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原真性的民族风情是陇南乡村旅游独有的形象。应该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乡村旅游形象,提升和优化陇南乡村田园游的形象主题和品牌。陇南市距离陕西、重庆、四川、兰州等主要客源市场的空间距离近,兰渝铁路的开通、成州机场的成功试飞等加快了陇南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游客进入的便捷性。陇南市距离陕西、重庆、四川、兰州等主要客源市场的空间距离近,兰渝铁路的开通、成州机场的成功试飞等加快了陇南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游客进入的便捷性。陇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应从5个方面入手:文脉传承与合理开发战略环境保护与自然优化战略政府统筹与整体开发战略、企业主导与社区参与战略、活态传承与旅游开发战略。
  
  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牛海桢: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
  
  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休闲农业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任务;
  
  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云上”出炉大数据“智助”乡村游
  • 甘肃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迎客来
  • 陇南市又有2例新冠肺炎患者在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治愈出院
  • 陇南市武都区:互联网“线上超市”配送防疫情
  • 陇南市建成亚洲收集油橄榄品种最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 智慧服务方便群众——陇南市武都区首批二维码门牌上墙启用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