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中的这位警察原先在车管所负责上牌,是个肥差。可他生性耿直,不愿托关系说情,反感打招呼递条子。“领导知道警察的脾气,犟球货,干脆,搞宣传吧。”他服从组织安排,到交警大队搞宣传,“宣传搞得风生水起。又出事了,这一回,是多嘴。”领导念错字了,他帮助纠正,领导从此不喜欢他,发配他去站马路,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在一号桥这个地方,交通其实并不拥挤,交警算是一个“零余者”,但他还是规规矩矩地上岗并巡来走去,客气地称呼那个搞摩的营运的老头为大叔或大爷,尽管他心里十分清楚那个老头是在以溜鸟的名义从事非法营运,却故意装着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地,他与老头成了忘年交,还相互讨要烟抽,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皆对当下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诸如谈到年轻人不负责任的问题,口径一致。后来,他们共同遭遇了一个开宝马车的年轻人不讲良心的事件。这个警察由于职业困扰、警服束缚,面对年轻人的指指戳戳,他尽可能地克制自己,并没有以牙还牙,只是一味地给那个蛮不讲理的黄毛说好话,由先前提出看他的手续到后来劝他把受伤的小孩送医院包扎。那黄毛却不接受警察的建议,还说那小孩是碰瓷的,即故意撞他的车。气愤不已的老头抓住黄毛的衣领,打了他两个大嘴巴,说替他爹妈教训他。
此事发生之后的七、八天,交警再也没有看见那老头。正在纳闷之际,一个姑娘过来告诉他,说她的爷爷——那个老头死了。爷爷临终前托付她把他养的那只鸟送给这位警察。交警接过鸟笼之时,刚好领导的高档座驾来了,于是“警察一手拎着鸟笼,一手敬礼”。一个好事者抓拍这一瞬间,并挂在网上,网上发贴说是“史上最牛最炫的交警”。
就因为这幅图片,这位兢兢业业、胸怀坦荡的交警就被下放到条件更为恶劣的地方去站马路了。
读者粗读小说,以为交警被网络媒体所害,其实大错特错。如果细读、细想、细究,才发现其领导难咎其职。因为那领导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仅被网上贴子所迷惑,便瞎指挥,乱拍板。交警提鸟笼敬礼,这是事实,但他并不是一边上班一边溜鸟。在网络媒体面前,他纵然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对这位交警的负面宣传,他的领导有责任辟谣。首先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寻证人证言,核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能确证那位心地善良的交警平时是不是在岗努力地工作。
文中还有一处悖论就是这位平素对领导毕恭毕敬的交警给领导的车敬了一个礼,表示对领导的极大尊重。可是结果呢?留下的思索是沉重的。话不说破,就此打住。
2010年第4期《警察文化沙龙》有部中篇小说《泪水里的巴黎》。在文中,张策用倒叙手法逐步揭开了一个刚从警不久的警察刘丹为何要定居巴黎的秘密。表面上看,好像也是媒体惹的祸。那是因为“我”在一篇采访稿中说她身为警察,品德高尚无比。具体说来就是哪怕自己落入水中,性命难保,还不忘救他人。此稿给刘丹带来很大声誉的同时,也让她背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她迫不得已,才远走他乡。
刘丹也像《一号桥》中那个交警一样有口莫辩,“制止她的,是舆论……”可是,“事情要比你想像的复杂”,这就是小说精神的复杂性所在。综观全篇小说,结合上下语境A,才知道原来真正的背后推手是刘丹所任职的派出所的王副所长。他对“我”说了假话,亲口对“我”说刘丹在水下救人,“我”还跑到医院想找刘丹核实,王副所长坚决不让。事实上,刘丹不可能在水下救人,“我知道,当女孩子落水的那一刹那,她是恐慌的,极度恐慌的。她的大脑在一瞬间几乎是一片空白。”
综上所述,《一号桥》和《泪水里的巴黎》两篇小说中的警察之所以身心受伤、利益受损,并非网络所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