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9日
李宣龚(1876-1952)是近代诗的名家,字拔可,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福建人。沈葆桢为其舅祖。光绪二十年(1894),即甲午岁,中举人。后做过几任小官。辛亥后,供职于商务印书馆;又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喜收藏,所藏图书及简札书画,卒后捐入该馆。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 2009年10月,又经黄曙辉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
在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中,李宣龚被拟为“火眼狻猊邓飞”,是所谓“马军小彪将”的第十名。从排行上说,算不上高,但从所给评语看,则也还可观。汪氏评语说:“拔可诗深婉处似荆公,孤往处似后山,高秀处似嘉州。”又汪氏的《读常见书斋小记》中,也有一条“展庵醉后论诗”说:“墨巢早年学后山,能老澹,能孤往,暾谷而外,无与抗手。惟晚年只有枯窘,不能再进,然即此枯窘,亦非寻常人所能到。”李宣龚的诗,早年与林旭齐名,而林旭在《点将录》中,则为“豹子头林冲”,是所谓“五虎上将”的第二名。据此,李宣龚诗的造诣如何,也可以想见了。
李宣龚在近代诗坛的地位,钱基博、钱仲联的著作中,也都有所论述。钱仲联的《近代诗人四十家》中,所论四十家诗,李居其一;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所论近人诗七家,李亦居其一。所以,汪辟疆的那个座次,也许是偏低了些。
不用说,论定一个诗人,是很困难的事情,严格说来,也只有时间,才是最终的裁判。就是说,一个诗人的评价,或者推而广之,一代文学的论定,均非几个批评家就能说了算的。所有的评价,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家之说。最权威的批评之口,敌不过时间之流。而我们所能说的,也只是自己的意见。同时,我们的批评,也和我们所批评的一起,等待着时间的裁判;时间不仅论定诗人的优劣,也论定批评家的高下。
从纯粹的阅读看,我不很喜欢硕果亭诗。李宣龚所最擅长的,正如《石遗室诗话》中所说,是“工于嗟叹”,“惘惘不甘”,而以情韵胜的。我所喜欢的,则是意思鲜新,语工譬妙。所以,在所有近代诗人中,我最欣赏的是海藏楼,其次则为苍虬阁、琴志楼,再加上石遗室。海藏楼诗用意刻深,发人深省,确乎是从孟郊受了益;而李宣龚虽号为“海藏后劲”,但其为人、风格,都是不太着力的,较之海藏楼,则真好比上海的川菜馆,辣味不够。顺便一提,石遗老人的诗,自近代以来,一向是不被推崇的。但是,在石遗室集中,我读到了可喜的东西,所以,也就不准备再理会批评了。毕竟,读诗是一件赏心乐事,大抵也同于恋爱,一张大饼可以看成月亮,又何须太在意别人的意见。
李宣龚的诗中,没有海藏楼的刻深,也没有苍虬阁的沉挚,他的风格,似乎是处在两者之间,“瘦澹”多,“深婉”少;味道自然也是有的,有一些句子,也颇能耐人寻味,如钱锺书所欣赏的一联:“不经风雨连番劫,那得池塘尽日阴。”(《春尽遣怀》)可是他最好的表现,是近乎陈后山的境界,而不能像黄山谷。这是我读硕果亭诗的大致印象。
尽管如此,李宣龚诗的佳句,尤其是写景、用典的,我还是耽读的,可以摘录不少。陈诗《硕果亭诗序》说:“海藏独喜(拔可)纪游山水之作,谓‘逼近大谢,不止北宋’。”是否“逼近大谢”,并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的诗确有可称处。不妨择要举些例子,聊附评泊。
《沫河晚渡》:“荒鸦掠地纷无数,看作眠羊浅草边。”(3页)按:此两句写晚渡景色,妙有淡墨画意。读此诗,不禁想到俞明震的《宿凉州》:“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群羊去如水,远色倏明昧。”(见《觚庵诗存》卷三)俞诗写凉州晚景,可谓同妙。“群羊”句,尤为近人冒孝鲁所赏:“解道‘群羊去如水’,不教敕勒擅穷荒。”(《题觚庵诗集》)
又《西湖暝坐》:“万顷湖光万树霜,天才最好是斜阳。无端灯火楼台路,办出徐妃半面妆。”(150页)按:“天才”句,略近杨万里诗。杨的《舟过谢潭》云:“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李诗的用意,也有些相似,只是说法不同。但是李诗又活用徐妃典,“熟典生用”,则尤为难得了。徐妃是梁元帝妃,名昭佩,据《南史·后妃传》说:元帝眇一目,徐妃因不得宠,觖望,所以元帝每次来,妃必为半面妆以待。盖谑之也。揆之人情,这个故事,很有些靠不住。但诗人乐用此典,传诵人口的,如李商隐的《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但较之李诗,还比不上其语妙。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