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15日下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走进“金沙讲坛”,就“历史的层次与价值”进行演讲。两个多小时里,王立群畅谈了他对四个不同层次历史的理解。
“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历史,往往与真实历史相较都有出入。”引起王立群思考历史层次这一问题,缘于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对于“琴挑文君”一事的讲述。“我援引了《史记》《汉书》中的原文,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王立群说,他当时的讲述让人对这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有了疑问。“司马相如这位‘情圣’的动机,照史书来看,似乎并不纯正。”当时这一看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媒体、观众都不答应了,都在追问,因为这与大家印象中的司马相如相去甚远。”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讲述的是史书上的司马相如,为何会与大家印象中的他有这么大的反差。”王立群思索良久,最终得出了结论:历史分为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接受的历史四个不同层次,由于各人的立场、兴趣点、兴奋点不同,历史每经过一个层次,就会发生变化。比如,素颜的主持人是真实的历史,上妆的主持人是记录的历史,会扬长避短;传播的历史,就是屏幕上的主持人,与肉眼看到的化好妆的主持人又会不同,因为有些人上镜;观众印象中的主持人,就是接受的历史了,会掺杂更多的个人观感在里面。“历史依次经过这四个层次,与他最初的面貌就会有很大的出入。”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