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洮民间传说》谈起

时间:2012-09-23 16:37来源:鑫报 作者:蒲永天 点击: 载入中...

  近读赵怀侠先生所主编的寺洼文化丛书之二《临洮民间传说》,感慨良多。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引起了我对童年听“古今”日子的回忆,更有对于流传于口头的“古今”未卜的前途担忧。无疑赵怀侠先生主编这样一本书,是极具有意义的。我觉得,赵怀侠先生编这本书,不单单是对流传于临洮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与保存,还有他自身因滋养于民间传说而从内心深处对民间传说的尊崇,以及对于消失的地方文化新的希冀。


  赵怀侠先生,为人质朴无华,热情忠厚,他满腹的诗书才华,使他天然就具有一种长者的气质,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交往中,我是深受先生的教诲。现在,他还热心地主编着《寺洼文化》,从选稿到排版设计,先生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他独自一人离家独居县城一隅,过着朴素的日子,无非是为了一份自己心中的关于文字的梦想。他写散文、小说,也写古体诗歌,尤以小说最佳。他的小说《花儿湾旧事》可以说是临洮文学的一面旗帜,要不然临洮文学创作就轻飘飘的。虽然现在先生一直忙于编辑书刊,致力于寺洼文的研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但他心中关于文学的梦想一直未灭,他一直想着能有时间完成藏于心中的早已打好腹稿的几篇小说。


  先生生于临洮南乡,对故乡热爱之情,充斥在他的字里行间。临洮南乡,气候温润,树木蓊郁,是一处人杰地灵如诗如画的所在。先生所主编的《临洮民间传说》中的传说故事,也多来自于这片易于生长“古今”之花的土地。我和先生同乡,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先生对于故乡的热爱也深深的影响着我,感动着我。无论是《吃人婆》的故事,还是《刘伯温斩断龙脉的传说》,读来都使我深深沉浸其中,童年的听“古今”的日子就在眼前扑朔迷离,使人有几分怀念。而同样生我养我的临洮南乡,也倍加使人感到亲切、骄傲。


  我在此无意于重复先生所搜集的引人的故事,我只是觉得在喧嚣不已的社会,能用心的去编著这样一本书,难能可贵。赵怀侠先生编辑这本书所遇到的挫折可以想像,他能克服众多困难,以较高的水平编辑出《临洮民间传说》,实在令人钦佩之余,又颇感慰藉。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尘世,信息化早已挤得昔日的“古今”无处可逃,试想谁还会讲土生土长的“古今”,谁还愿意去听这些有些老掉牙的朴素的真理一样的“古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是好,而我们本土流传的“古今”也相当不错,给孩子讲外国故事的同时,我真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吃人婆》、《洮水流珠的传说》……


  我们精神粮食的一度匮乏,致使活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中的我们充满空虚,我们富裕了,但我们内心深处却更加的虚了!回想渐行渐远的八零年代,我们的精神何其饱满,曾经我们的手头谁没有几本洋洋洒洒的大书?我们一有钱谁不是去抢着买书,充实自己饥饿的灵魂?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故事,如今为何在孩子的口头消失?我们的孩子用零花钱去干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古今”随着去世的祖母消失了吗?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古今”是从我们口中消失的。我们失去的是一种本土的文化,是一种浓郁地方传统。我想保护“古今”,才能挽留曾经的淳朴与传统,只有不丢掉本土文化与传统,我们才能行得更远更高更快!


  真希望人人在公务闲暇之际,放下一切娱乐的活动,读读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临洮民间传说》,使我们在曾经的“古今”中找回丢掉的美好品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