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称为史铁生塑像牵扯多部门 对纪念活动谨慎

时间:2013-02-05 09:11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解宏乾 点击: 载入中...

  日前,在史铁生逝世两周年之时,有关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铜像一事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此,记者采访了曾最先倡导此事的《天涯》杂志社以及为此向东城区政协递交提案的政协委员彭俐。因地坛公园,以公园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为由,拒绝了此事。两方都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愿望。



 

  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许多人知道,史铁生有一篇着名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曾收入中学生语文课本,感染了很多年轻学子。在课本中,将《我与地坛》置于"珍爱生命"这一专题的"精神支柱"话题之下。作为该话题教学的重点,《我与地坛》一文意在促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做深层思考。课本《我与地坛》节选了原文的其中两章,这两章分别突出了怎样对待生命中的苦难,怎样理解母爱等主题。


  作者史铁生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公园,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情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在这里思考后的结晶。《我与地坛》赋予了地坛新的象征意义,引起了人们对地坛、对他的情感,唤起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因此在史铁生逝世后不久,《北京日报》编辑彭俐作为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于2011年1月向政协递交了一份提案,希望能够在地坛公园中为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家竖立一尊铜像。彭俐表示:"我与史铁生没有私交,也不认识他的家人,就是因为看过他的文章,觉得受益匪浅。因此我觉得,虽然他只是一个草根,没有任何官职,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不仅收进中学课本,启发、激励了很多年轻人,可以称为很多人的精神楷模,而且城市雕塑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精神的标志。所以我写了这份提案,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自提案递交上去之后,彭俐与主管此事的东城区园林局接触多次,"起初,他们就是以'地坛是皇帝祭祀的场所,不宜让一尊作家铜像打搅其宁静'为理由拒绝为史铁生立像。但我立刻就反驳了他们,地坛公园每年的庙会、书市,要接待上百万人,怎么立一个史铁生的像就打破了原本也没有的宁静呢?"


  直至2011年清明节之前,此事仍未有定论。于是彭俐于2011年5月3日在《北京日报》发表了《请为史铁生立一铜像》一文。


  文中写道:自1972年双腿瘫痪起,史铁生多年以残疾之躯顽强生活、写作,尤其从1998年开始的因尿毒症而做的血液透析,整整残酷折磨了作家12年之久,但其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意志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始终如一。他精金美玉般的内在品质,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所孕育生成,而其创造的精美文学作品则滋养着当代中国的万千读者。


  文章发表后,东城区政府非常重视,同时东城区园林局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据彭俐介绍:"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在地坛公园西门外,为史铁生立一尊铜像,作为纪念。因为了解到如果铜像立在公园里确实牵扯很多部门审批,最终我在这个答复下面签了字。直到如今,这尊铜像也还没有立起来,并且也不知道这件事是怎么进行的了。"



 

  在地坛立尊铜像牵扯到多部门


 


  另外,远在海口的海南省作协主办的《天涯》杂志社也在史铁生逝世"头七"(2011年1月6日)晚上,举行了"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在北京地坛公园塑造史铁生铜像》的倡议书。


  倡议书中提到:由全国作家与读者自愿捐款,在北京地坛公园塑造一座史铁生铜质雕像,以凝定我们共同的敬重与景仰,供所有思念他的人与他日后相逢。史铁生以散文名篇《我与地坛》为代表的众多作品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他已与北京地坛公园血肉相连,成为地坛的一部分,堪称地坛的当代之魂。考虑到这一点,将他的铜像立在地坛公园,既是我们对一个杰出作家最隆重、最崇高、最诚挚的礼赞,也将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后人对地坛公园的理解和诠释,延伸中华文明遗产中代代相传的真诚与高贵。我们希望中华文学基金会接受广大捐赠者的委托,具体办理塑像的具体事宜,以实现广大作家同行、读者、网友的共同心愿。


  为此,记者采访了《天涯》杂志社执行主编王雁翎,她表示:"会后,这封倡议书通过全国一百多位作家签名,并由我们直接递交给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与此同时,在当晚的追思会上,共募得捐款两万六千余元,这笔钱我们交给了中国作协下属的中华文学基金会。"她解释说:"当时考虑,因为我们《天涯》杂志社远在海口,操作这件事不太可能,所以希望转交作协处理。"此后,王雁翎曾与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慧多次沟通,了解到给史铁生在地坛公园塑造铜像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因为地坛公园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此事还要牵扯到文物局、规划局、园林局等很多单位审查、批准,看来短时间内要想实现是不可能的了。"


  此后,她看到网上的一些评论,非常激动:"有人说,没有先例,怎么就不能为史铁生开个先例呢?史铁生这么重要的一位作家,写过那么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在地坛公园为他立一尊铜像,不正是在培育我们的文化氛围,不正是在表达对我们中国作家的尊重?我们总说要建立文化大国,却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是观念的问题,国外把这样的作家是会当成民族的财富的!"



 

  地坛对史铁生纪念活动态度谨慎


 


  在北京,由解玺璋、赵国培、王耀平发起的史铁生研究会(筹)对于此事,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且于2011年4月11日史铁生逝世第101天在地坛公园方泽坛举行了"纪念史铁生朗诵会"的活动。其中,王耀平不但为史铁生研究会(筹)的发起人之一,而且与史铁生是多年的邻居,交往甚多。据他向记者介绍,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曾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公园,"在筹办那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曾联系地坛公园管委会赵主任了解过有关此事以及《天涯》杂志提到的给史铁生设立铜像一事,可以感觉到对方从情绪上比较抵触,只是表达需要给上级东城区园林局打报告请示此事。"此后,地坛公园以殡葬法要求以及地坛公园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由拒绝了此事。


  他还表示,地坛公园对于2011年4月11日举行的"纪念史铁生朗诵会"的活动也极其谨慎,"公园要求,当天来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身份登记,并且限制人数,方泽坛外面设立保安等等条件。以至于那次活动参加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被拦在了方泽坛的外面。"


  对于此事,因地坛公园原管委会主任已经调往东城区园林局工作,所以公园方面表示并不了解情况。随后,记者拨通了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宣传处的电话,接电话的贾先生表示根本不知道有关要为作家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立铜像一事,并让记者联系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了解此事。而东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的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有媒体采访到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管理中心新闻发言人,表示此前曾有政协委员提交过在地坛内为史铁生塑像的提案,管理中心征求北京市文物局和雕塑委员会意见后,开过一个研讨会,并于2011年5月给予提案人回复。回复中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事实上,在1991年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中,确有"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等描述,并明确必须保证"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的"完整性".


  但与此同时,在国内外,有很多公园都立有人物塑像供人怀念,身后入葬公园景区也早有先例:1956年,鲁迅移葬上海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2003年,陈寅恪夫妇落葬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更有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苏小小墓……



 

  只要想到你,何处都是你的墓地


 


  而对于安葬一事,近日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出版的新书《让"死"活下去》中隐约透露了她两年来的矛盾心情:"一个念头又一次油然升起:我想把你的骨灰埋在地坛。没有碑,也没有墓志铭,没有痕迹,也不要什么人知道。不,我们说好的,我们不要墓地。你说过的,只要想到你,无论在何处,就都是你的墓地,你就在那儿,在每一处,在我们想你的地方。"


  王耀平也解释,安葬与立雕像是两件事。作为史铁生多年的邻居,去年清明时,王耀平以及主持人张越等一行六七人曾陪同陈希米到北京延庆、昌平等地为史铁生选择墓地,"去了两个陵园,其中一个就是埋葬侯耀文的天寿陵园。因为都在山里,特别偏僻,不好找,希米是希望不立墓碑的,觉得要是选在这里,回头根本找不到,就作罢了。"


  因为没有安葬,陈希米一直随身带着史铁生的骨灰。王安忆曾从日本带给他们一个"优雅的盒子",陈希米从史铁生的骨灰盒中取出一小片,放在那个小盒子中,随身携带,"我到哪儿你也在哪儿",甚至一起去了德国。王耀平说,因为常去看望陈希米,2012年清明之后,她不再多提史铁生入土的事了,他也就没再过问。


  他最后还表示,"现在媒体上总是说'史铁生至今未能入土为安',这给希米也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想,她不是一个俗人,也许不一定非要找个地方把骨灰埋起来,是否能在地坛给史铁生立个雕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我们心里就行了。在希米看来,也许骨灰放在家里,能够让他们离得更近。再怎么说,这也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不好过多的评价和介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