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称为中国目前传播范围最广、参与电视台最多的日播类纪录片栏目--《纪录中国》,自11日起在70家省市级地方台同步播出已近一周。此时,距离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出的“加强版限娱令”不足一月,新规要求明年各地上星综合频道每天至少要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
《纪录中国》的适时推出,也不免让业界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考虑:当中国纪录片缺少“播出平台”和“播出时间”的尴尬被大大缓解后,纪录片业界一直期待的春天是否会到来?
呼唤已久的“春天”在哪里
“每年大家都在追问,纪录片春天在哪里?”2010年7月,中国着名纪录片导演周兵写了名为《纪录片的春天》的博客,尽管此前他所拍摄的《故宫》、《敦煌》等纪录片都获得了不错反响,但纪录片领域的更多人持悲观态度。
这一年的12月,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举行。反映汶川地震后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劫后》感动了所有观众,甚至有观众站起来鼓掌。即便有评审团特别大奖的“光环”,《劫后》也遭遇了“播出劫”.不少电视台以“不合适播出”为由婉拒,导演舒崇福最后用5000元把播出权卖给上海纪实频道和云南卫视,而这样的价格“已经是中国纪录片播放的最高价”.也是在这一年9月,崔永元策划出品的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同样无人问津,直到网上引起反响后,才登陆电视台。
不能以收视率定“春天”
被周兵视作“纪录片春天到来”的标志性事件是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开播。
该频道于2012年制作的7集高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引发收视热潮,也让国产纪录片走下“小众、精英”神坛,初尝来自“大众”收视狂欢的滋味。这次《纪录中国》也是央视纪录频道牵头,并联合多家地方台成立播出联盟,聚合优势资源打造的纪录片日播栏目。
尽管尝过甜头,可收视率还是个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周兵说:“和电视剧以及娱乐节目相比,差距很大。即便是全球范围,纪录片也是小众栏目,在收视上和新闻、娱乐节目、电视剧相比,缺乏竞争力。明年各卫视开播新的纪录片板块,收视率将面临很大挑战。所以,不能单纯以收视率来评估纪录片的影响力。”曾在上海创造纪录栏目收视巅峰的《真实第25小时》,其稳定并高达0.7的“爆棚”收视数值,依然叫板不了热门综艺节目、热门电视剧。
纪录片的“春天”远未到来
在上海纪实频道副总监干超看来,纪录片的春天远未到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规定,对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来说,肯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纪录片的‘春天’不在于播出平台和播出时段的增加,而是在于我们究竟做出了多少部真正有影响力的优质纪录片。”干超说:“这一年,中国纪录片人制作出了数千小时的纪录片,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屈指可数。”而《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视纪录片在2012年度首播总量已达到15880小时。
干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如果把纪录片再拘囿于电视播出平台定输赢,也不尽合理。“纪录片的影响力或市场盈利,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以及开拓传统媒体平台,如打造纪录片院线等模式来实现。我们需要打造的是一条从内容到运营的成熟的纪录片产业链,这样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