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引领电视人文时代

时间:2014-03-12 08:24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最强大脑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日前在京举办的“最强大脑的创新与品牌”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不同领域的业界人士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解读了《最强大脑》的科普作用和智力含量,以及在娱乐化趋势严重、竞争日益同质化的中国电视界,节目对中国电视的人文关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会上肯定了《最强大脑》的成绩,他表示:“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么一个节目,形象点说,这个节目又好吃又好看,是有营养的一个科学大餐。”


 

品味营养科学餐

 


  《最强大脑》的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为了保证节目的科学性,节目组特别成立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中外专家顾问团。


  江苏卫视副总监、项目部主任王培杰介绍,在《最强大脑》的专家团里,有20位国内脑科学、生物学、运动神经学的专家,有中科院的院士、长江学者;还有10多位国外的专家,其中有多次获得诺贝尔提名奖的科学家,更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法国有机化学家等。“我们用庞大的专家团队,来保证节目的专业性。”王培杰特别强调,“专家并不是挂名,必须全程参与节目,从前期策划,到选人,到项目的确定,确定什么样的挑战项目,以及如何去评判,整个过程跟我们的团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投入。”


  节目的科学性获得了高长力的肯定。他在研讨会上提到,1995年的时候有关部门曾召集了很多科学家开了关于加强科技宣传的研讨会,当时,就号召科学家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媒体要把科学家推到前台,让科学家成为明星,让百姓关注科学。对比现在,高长力表示:“《最强大脑》收视率这么高,是老百姓真正关心和谈论科学话题的节目,我们接近20年的愿望实现了。”


  “这就意味着什么?科教兴国的战略从宣传角度讲,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靠什么?科教非常重要。”高长力说,“从我个人来讲,我非常高兴看到电视台创作出这么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又好吃又好看,是有营养的一个科学大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亦表示,《最强大脑》的流行,是老百姓文化素质提高、科普环境变好的一个体现。电视节目和科学的互动方式突破了猎奇的科学故事模式,《最强大脑》可以真正地展现科学,并提出了一种开放给观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和一般的娱乐节目不同的是,《最强大脑》在节目结束后,选手会成为科学研究长期素材。

 

传递温暖价值观

 


  在研讨会上,除了《最强大脑》的智力和科技含量之外,专家们讨论最多的便是节目通过选手能力展示,体现了充分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中国雨人”周玮所引发的社会探讨,给电视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第三期《最强大脑》播出之后,患有智障但却具有数学天赋的周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连《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都称赞他是“奇迹”.江苏卫视之后也特地带周玮去做了脑力检测,并请语言专家帮助他。


  对于周玮,高长力也印象深刻,并认为这是节目中很有人文关怀的一个内容,传播了“令人感动、温暖的正确价值观”.他表示,电视节目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收视率的第一,牺牲掉很多最关键的东西。”


  对节目展示出的人文价值,《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感到非常自豪:“整个节目当中,并不是机械地去展示人脑特殊的功能和特殊技能,而是普通人的,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所能展现出来的能力,节目里展现了挑战者们的生活,甚至包括他们的命运等,这是对人文价值的尊重。”


  尹鸿也对这种科学所展现的人文印象深刻:“科学精神最高境界,仍然是人文精神,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不同人的尊重,对不同能力的尊重,哪怕在某些方面比很多人低很多,但是他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能力,这对社会有引领和带动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最强大脑”王昱珩:热度会过去,生活仍是养花种草
  • 文化节目走红还得坚持宁缺毋滥
  • 《最强大脑》:不应让科学沦为娱乐的噱头
  • 《最强大脑》强在“一切皆有可能”
  • 《最强大脑》能让国人学会玩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