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曾几何时,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伴随一代代中国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然而现在,孩子们距离儿歌似乎越来越远,从他们稚嫩的嗓子里唱出的常常是港台腔十足的流行歌曲了。
孩子不唱儿歌,大人需要反思。近年来,我国儿歌创作整体处于萎缩状态,在某知名网站评选出的“十大经典儿歌”中,《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等名列前茅,上世纪90年代之后创作的儿歌则难觅踪影。创作的萎缩,儿歌“断代”,导致我们的孩子面临无歌可唱的困境,只好将对音乐的“热情”转移到流行歌曲上。
据说,儿歌“断代”,是因为近年来词曲创作者涉足儿歌寥寥无几,多数出版社早已停止制作儿歌音像制品,儿歌市场呈现“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的窘境。
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并逐步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流行歌曲受欢迎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但其中的一些作品,却并不适合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孩子们接受与模仿。让孩子们有儿歌可唱,让孩子们接受适龄的、积极的文化,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