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词条拉锯战:理性争论该补课

时间:2014-04-10 11:03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近日,广东茂名拟建PX项目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就在现实中的人们对PX争论不休时,网络上一场关于PX解释权的拉锯战也在进行。


  3月30日,茂名PX事件发生当天凌晨,有人利用百度词条可以编辑的机会,多次将PX毒性由“低毒”改为“剧毒”.此后,近10位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开始“力战”一次次篡改PX毒性的网络写手,6天内词条被反复修改36次。最终,清华学子取得了这场拉锯战的胜利。4月5日,百度百科将PX词条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不管网络上的言论如何煞有介事,我更相信专业人士和机构的评判。”在这场关于PX毒性的争论中,网易网友“立夏的光”持这一立场。但他也表示,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领域,我们必须坚持审慎和严苛,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知名科普网站知乎上的网友朱剑超通过分析PX的化学成分认为,甲苯和PX都是有机实验中最常见的萃取剂和有机溶剂。“其实PX并不神秘,无色透明,黏度比水大那么点儿,易挥发,粘在手上凉凉的,味道难闻但不刺激(所谓的苦杏仁味)。”


  他直言,学化学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PX,如果民众能对PX的化学属性有一定了解,谣言就会止于智者。但可惜,大多数网友并没有想办法去了解,而是人云亦云地传播了一个对较为陌生的化学概念的误读。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言辞激烈,甚至走上街头抗议?一部分原因是个别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存在问题,比如试图悄悄开建大型化工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既无从知晓环评结果,也很难有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这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公众的疑虑。”腾讯网友“灯下剑客”说。


  网易微博网友“执白守墨”认为,个别人的添油加醋,让关于PX的网络谣言无任何约束的疯狂传播,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是透过此次茂名事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公众的非理性情绪是怎么一点点积累下来的?他们为什么那么敏感,几乎“一点就着”?


  “公众对大型化工项目已经产生了盲目的抵制心理。” 新浪网友“王哲晓”认为,想要破解这一难题,公众的理性参与意识能觉醒很重要。比如,大家不能简单认为把PX项目赶走就完事了,而是应该密切监督工厂污染设施的运行维护。而且,大家应该有理有据地寻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用科学数据说话,而非不顾一切地使双方对立。


  据新浪网友“网购教主”观察,与以前一出现PX字眼就人人喊打的情况不同,此次网络上关于PX的讨论中,少了一些煽风点火,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与判断。他认为,这至少说明越来越多的受访者在用理性而非情绪选择立场,思考问题。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表示,不止PX,在当前社会的许多领域,情绪化的声音与判断仍占据着主流,而过多的情绪化容易使问题变得无解。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上的争论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赶紧补上理性争论这堂整个社会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捍卫科学是一种担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