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机一小时也关不住“电子情敌”

时间:2015-05-08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何龙 点击: 载入中...

  “伸手要钱”是现代人的出门口诀,意思是出门莫忘携带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可见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电子器官和形影不离的追身伴侣。


  有媒体刊登报道称,全国妇联呼吁每天关机一小时,多与家人相处。很快就有网媒或者跟进调查,或者要求响应妇联的号召。


  其实早在4月29日,中国青年报就刊登报道说,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今天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每天关机一小时,有限制地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家人之间应回归面对面沟通。


  也许是五一的忙碌让这一新闻失去关注,却在忙碌过后获得二度传播。在临近国际家庭日时,这个不太新的新闻自然成为一个预热的话题。


  在电话普及之后手机出现之前,人们还没有剪断与通讯母体之间的脐带--电话线。那个时候,亲朋好友吃饭聚会还没有“电子干扰”.


  手机的普及,意味着人们可以把电脑装进口袋,上网聊天购物看新闻收发邮件等等,电脑能做的事情手机都能做到,而电脑不方便做的事比如通话拍照等手机也能做到。


  于是手机慢慢就变成无时无处不在“第三者”.观光旅游聚会吃饭,手机既是记录者也是直播者,完全演绎了“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在直播”的名言。尤其有了WIFI和社交软件之后,交流已不再需要见面,聚会也不再局限于在场。


  正因为手机的便捷,也导致人们现场关系的“变节”:在无线的另一端,随时搭载着数个隐形人。他们实际上都是不在场的聚会参与者、不见面的隔空聊天人。担心错过信息的焦虑让人们不时拿起手机,阅读并回应来自远方的对话。


  去年,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了一项统计,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频频查看手机,自然就会冷落在场者。这种冷落被人称为“冷暴力”;面对的人越少,“冷暴力”就会越严重。家庭聚会一般只有两三个,其中任何一个人注意力出轨,都会给对方留下心猿意马的印象。因此说“手机是个人的情人,夫妻的情敌,家人的情障”并不为过。


  因此在2012年,中国就有人发起“每天关机1小时”的活动,而当时的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也发起同样的号召:“每天将这些设备关掉1小时,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关注你所爱的人,与他们对话,进行真正的对话。”


  但“每天关机1小时”会有实际作用吗?德国学者弗兰克·施尔玛赫在2009年出版的《网络至死》一书中就作了间接回答:“我们已经很难抽离自己,从容地打个盹,把速度减缓下来。……打盹的后果只有一个:把打盹时候错过的一切都尽快地补回来,你看,电脑、手机、Facebook账号、电子邮件都在不停地催促你一直向前。”


  这就是说,关机只能暂时关闭接收,却关不掉仍然留存在手机里的“电子情敌”.而且关机将影响接听和接收不容错过的电话或信息,关机者将会把这种错过视为关机提倡者的过错。这样,“每天关机1小时”的作用也许将是反作用。


  真正有用的,应该是提高人们使用手持设备的教养,这个教养其实就是人的基本教养--做任何事都考虑别人的感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