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大峡谷的神秘面纱

时间:2012-11-07 10:58来源: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撩开大峡谷的神秘面纱


大峡谷八王河段,陡峻的峡谷、绿色的峡谷


南加巴瓦峰壮观奇云


南加巴瓦峰壮观奇云


从大峡谷入口处远眺雪峰


从大峡谷入口处远眺雪峰


从大峡谷入口处远眺雪峰2



大峡谷入口


大峡谷入口


大峡谷



从朱巴看大峡谷


从朱巴看大峡谷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神秘的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而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更是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地质、地理、大气物理、冰川、水资源、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的考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


  --------------------------------------------------------------------------------


  初识世界之最


  自1973年以来,我国科学家逐渐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特别是水文学家,他们为了解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资源的情况,必须沿江考察,因此,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的深切险峻,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的著作或科普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均对大峡谷有所描述。如,关志华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水利》一书的第20页就这样指出“从峰顶到大拐弯末端的江面,其水平距离仅40公里,可是垂直高差达7100多米,成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另如章铭陶、张文敬等也在科普文章中有类似的描述。


  然而,由于科学家们只注意从本专业出发去研究雅鲁藏布江,而没有专门从它在世界峡谷中的地位去认真计算、比较、论证,因而使雅鲁藏布大峡谷沉睡了好多年而无人知晓它是世界第一。


  1994年初,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在阅读一篇“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的论文(中国科学,1987年8月)时,被文章的一段话吸引住了:“青藏高原上的大河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到米林县进入下游,河道逐渐变为北东流向,并几经转折,切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山地屏障,猛折成近南北向直泻印度恒河平原,形成几百公里长,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深峻大拐弯峡谷,峡谷平均切割深度在5000米以上。”记者的敏感性使他想到:这条大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长达几百公里,应该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更深更长,说不定是世界第一呢!他立即找到该文的作者杨逸畴、高登义和李渤生,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计算论证一下,看看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张继民记者的促进下,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3位科学家在一起认真分析,讨论,并以杨逸畴教授为主,认真按照地理学方法依据1∶50000的航测地形图、航空照片和卫星影像图,以南迦巴瓦峰为基点,跨越大峡谷,与对岸的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在南北、东西方向各作剖面、进行分析和量测,并用实地考察结果和数据对照、订正。计算结果表明:切开喜马拉雅山,急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度为5000米左右,最深处达5382米;由派区到边境线上的巴昔卡,峡谷全长为496.3公里。这一连串的数字,使他们兴奋异常,它意味着诞生了一项新的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


  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论证和发现,当时(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记者张继民的报道是这样写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壮美的祖国山河又被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一项新的世界之最:深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从此过去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这项重大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一致推出的。


  事实上,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论证发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其基本科学数据是我国科学家多年来在大峡谷考察研究的基础。如,峡谷全长为496.3公里的数据是关志华教授在他执笔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一节中给出的。应该说,1994年春的这一论证与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合作的成果,是对新的世界峡谷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新认识。


  世界级的自然奇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在雅鲁藏布江的下游,从河床纵坡面图清楚体现:从米林县派乡以下一直到巴昔卡,长504公里的大峡谷河床剖面突变陡直,带着上千流量的巨大水量(大峡谷入口年平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出口巴昔卡年平均流量为5300立方米/秒)沿着构造薄弱带围绕强烈上升的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并且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基本特点一并构成世界级的自然奇观。


  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形都是内外营力作用的现阶段表现。大峡谷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更有它自己的特性而已。而它的世界之最的“大”当也属它独赋的特性吧!


  绿色的最长最深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既处在中纬度温带、暖温带的地理位置,又处于印度洋季风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位置,强大的水热作用,出现河流强烈切割的V字形峡谷,而且是绿色的最长最深峡谷。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出现在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植被稀疏、景色单调的荒漠景观,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弱,形成峡谷的外营力条件又远远比不上雅鲁藏布大峡谷。单以流量比较,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派乡附近)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出口巴昔卡多年平均流量为5200立方米/秒;而科罗拉多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不过几十到几百立方米,科尔卡峡谷亦然,难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相比;且据资料表明,美国科罗拉多峡谷由于上中游的堤坝截水,目前竟无水注入墨西哥湾了。


  从所造就的峡谷整体规模性的综合对比中,可见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承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雅江中上游(世界最高的大河),下系布拉马普特拉河,处在强烈上升的喜马拉雅山东端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急斜坡部位,出现作奇特拐弯的连续大峡谷似乎是必然的存在;而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注入印度洋孟加拉湾,出现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河口和水下三角洲,松散堆积物厚达上万米之巨,这又是一个世界第一。其物质源显然来自上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侵蚀切割和处在强烈上升高原上的大规模深切割下来的相关沉积物。可以设想长504公里,平均深在3000米左右的雅江V形大峡谷,其切割下来的沉积物,足可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口形成世界第一三角洲的。


  完整的垂直自然带


  从海陆差异来看,特别是青藏高原热源所导致的热力差异,构成了高原巨大的季风作用效应,而雅鲁藏布大峡谷恰好是切开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形屏障,成为印度洋西南季风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水汽输送强度竟与夏季自长江以南向北输送的强度相当,使得沿大峡谷水汽通道上,热带山地环境北移6个纬度,出现藏东南一片的绿色,构成在我国仅次于东北和云南的第三大林区和青藏高原60%至70%的生物物种集中在大峡谷,出现自极地寒冻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等世界上最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高山发育着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峡谷河床出现四处大瀑布群以及单位河段拥有世界河流最丰富的水力资源等等,这些又都是世界其他著名峡谷所不具备的。


  通过综合性的对比,才必然有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综合规模性的世界第一。事实和科学的感受,无论从气势上、自然属性上、感观上、科学内涵上、力度上……等等,都使你觉得世界第一大峡谷非雅鲁藏布莫属。加之,把它们和测量得到的大峡谷地理特征数值综合在一起,你才真正相信只有雅鲁藏布大峡谷才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乃至尼泊尔的喀里根德格峡谷等虽然也各有特点和优势,但都将退居世界河流峡谷之次要地位。


  --------------------------------------------------------------------------------


  大峡谷科考大事记


  20世纪初,英国人窥探考察


  1902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F·M贝利上尉,受命于当时英国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从印度进入大峡谷地区,窥探考察,回去后出版了《无护照西藏之行》的自白书,对藏东南的地理风情,如大峡谷中的“彩色瀑布”等皆有详细记述。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F·K沃德来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回去后写有《藏东南考察记》等著作和文章,对大峡谷中的“虹霞瀑布”等,画有地形图,标有测量数据,拍有黑白照片,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皆保存在新德里印度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内。


  新中国科学工作者探险考察


  20世纪下半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曾多次进入大峡谷地区进行科学探险考察。他们的使命不单是调查国土资源与环境状况,而且赋有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学意义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等重大政治意义。


  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进墨脱的公路问题,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厅曾组织人员从米林县派区沿峡谷深入,主要是为修建公路进行勘查。当时报纸有过报导,但没有见到公开的考察资料。


  70年代的初步考察


  1973年,我国6名科学家翻越多雄拉,先达希让,再溯江而上,沿河谷到甘代以后,由于山势陡峻,无法沿河考察,只好翻山插到扎曲,揭开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科学考察序幕;1974年至1975年,我国多名科学家又自派区沿江而下,经过加拉进入无人区,艰苦地沿江考察,到达白马格雄后,因地势太陡峭,无法前进,只好沿原路返回派区。


  80年代的综合科学考察


  1982年至1984年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以南迦巴瓦峰为首的大峡谷地区开展了全面的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前后有百余人次涉及26个专业,他们从不同方向的6条路线进入大峡谷考察,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对大峡谷地区最全面的一次多学科考察。


  90年代的中外科学家联合考察


  1991年为解决墨脱交通运输,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上海汽垫船厂的专家合作,赴大峡谷(帕隆藏布下游和大峡谷拐弯顶端)作开辟水运的调查和放漂测试,并写有总结报告。


  1993年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办青藏高原研究会承办,中日联合雅鲁藏布科学考察队,于9至10月在进入大峡谷考察时,日方队员武井义隆在帕隆藏布汇入大峡谷拐弯顶端附近下江漂流翻船,落水失踪,考察项目为之中断。


  1993年以来,成都地矿研究所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理查德·费雪(Richard Fisher)等合作,还有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等,多次进入大峡谷进行了考察。近年来,美国人曾先后多人次用不同方式进入我国这处尚未对外开放地区,对大峡谷中的瀑布等作探险考察。


  然而,在白马格雄—西兴拉—扎曲—甘代沿江一带,由于自然条件极端困难及科学家自身能力所限,没有能实现沿江科学考察。


  --------------------------------------------------------------------------------


  背景资料


  大峡谷长度、深度、坡降度均为世界之最


  经科学论证认定,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在派乡转运站,出口处在巴昔卡村,实际长度为504.6公里。其最深处于南迦巴瓦峰和里勒峰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宗容村,谷深6009米,单侧峡谷最深处在得哥村附近,谷深7057米,大峡谷平均深度为2268米,核心地段平均深度为2673米。


  测绘数据还显示,大峡谷江面宽度从入口处的660米,逐渐收敛至最窄处的35米,江面最大坡降度(河段高程差与距离之比)为千分之75.35。据水资源专家分析,这也是世界之最。


  从上述各项定量特征数据看,雅鲁藏布大峡谷无疑是世界之最,是世界其他大峡谷,如美国的长370公里、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长90公里、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所无法比拟的。


  测绘专家还精确测定了新发现的4组大峡谷瀑布群的宽度和落差,其中最宽的藏布巴东瀑布宽117.7米,落差最大的白浪瀑布高达35米。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西部梦幻大峡谷——敖伦布拉格大峡谷
  • 白杨河大峡谷风情
  • 温宿大峡谷
  • 阿里--神秘的古格王国
  • 走进神秘的香妃墓
  • 雅鲁藏布大峡谷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