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独特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4-02-28 08:18来源:《户县文史资料》 作者:张垦 点击: 载入中...

结婚

 

  男婚女嫁,早在上古时就有一定的礼仪规程,但尚杂乱不全。自周代始,周公旦对世间礼仪进行了全面研究,其中包括婚、嫁、庆、贺、丧、葬、贡、纳、寿、祭等十数类礼仪,作了比较规范地完善,即统称“周公之礼”.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礼仪都在不断地演变,其中婚嫁礼仪在数千年的遗传交替中更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正所谓民谚云:“十里乡俗不同”;“入乡随俗”;“事随时变,云随天变”等等。足以说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在礼仪方面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使人们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户县境内的婚嫁礼仪(难以全概)有所了解,现从多方收集的资料中,选其有代表性的予以择录整理。


 

一、婚礼前准备阶段

 


  男女订婚后,到了法定结婚年龄(1950年《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最低年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1981年修订的《新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最低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并普遍提倡晚婚晚育)欲结婚,首先经双方协商,再到政府主管部门审核领取结婚证书。当结婚日期确定后,除了按原商定事宜,由男方送给女方有关聘礼外,还必须在婚礼之前办好以下事项:


  1、先三日下书送方单。先说下书(用红纸糊制的信封,内装无字红纸条),现在一般用请柬。下书意为临近结婚之日,男方来人向女方以书邀请其亲族前去赴宴(在婚日前十天,本已下过一次数额较多的书柬八至几十封不等),实则为娶亲之日察看路径。下书人即是娶亲时的领路人,起到看路认门互相联系的作用。此事一般由男方族中近门有德望人担当,至今还普遍沿用,再说方单,即男方提前请来易经先生,根据新婚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即年、月、日、时四个方面,各用天干、地支中二字,合起来为八个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故称八字),推算婚日的喜神、吉神方位时辰,应妨避的属相等。现录一婚事方单为例:


  新人开脸宜先日未时面向正东方大吉。


  新人梳妆宜当日丑时面向西南方大吉。


  新人上下车,车口宜向西南方大吉。


  新人拜堂(指拜天地)宜当日卯时中大吉。


  新人进门,拜堂时妨虎、狗、猪三相人(也有妨四相者)。


  新人上炕(床)后,宜面向西方就坐。


  公元1953年农历癸巳岁腊月初二日吉时开列。


  女方就按男方送来的方单,安排女子开脸、梳妆诸项事宜。此习俗,自“文革”始已相继取缔。


  2、为女方送两物。结婚先一日下午(有些地方为娶亲当日早晨),由男方派人为女方家中送来三件物品:一是3-5斤带肋条的大肉,意为补娘心头肉;二是从根到稍的一根全莲菜,莲菜上须缠麻丝,取其意为“藕断丝连”、“丝麻不断”,女儿出嫁后仍与娘家关系密切,经常来往(也有送六件八件的,因习俗而异)。三是酒壶中蹲一葱,意为生子聪明。此习俗各地大同小异,至今还多为沿用。


  3、男方家中准备事项。男方家中涉及礼仪方面的准备主要是书写、张贴对联、神祗、阻帖、布置彩幛字幅等。现录1963年11月一婚礼所写的楹联、神祗、阻帖为例:


  甲、宴席棚联:


  幸有彩车迎淑女;愧无美酒待嘉宾。(当时尚属困难时期,这副楹联也算贴切)


  乙、前院土门楼联:


  出出进进办一桩喜事;来来往往为两个新人。


  丙、正屋门联:


  结彩悬灯喜祝杨柳结秦晋;(男方姓杨,女方姓柳)知书达礼企盼夫妻敬椿萱。


  丁、新人洞房联:


  画眉笔带凌云志;种玉人怀咏雪才。(针对男方大学毕业从事文秘工作,婚日降雪作联)


  另外,婚事院中及彩棚贺幛上多用红方块大纸书写有:龙凤呈祥、天作之合、花烛之喜、鸾凤和鸣、佳偶天成、花好月圆、莲开并蒂、喜结秦晋、百年偕老、琴瑟和谐、珠联璧合、双星共渡等吉祥词语。


  所写神祗两方,一方为天地神祗,一方为先祖神祗,在此就不赘述。


  所写阻帖内容为:谨阻:乡党亲朋贺仪之礼。下款书上主人姓名月日。写阻帖之意,从文字上看是巧言谢绝乡党亲朋搭礼,但实际上把数份红阻帖往村口一帖,也起到宣传打招呼的作用。但在当时困难时期,待客不易,搭礼更难,或许确是主人的本意。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经过了十年“文革”,抓纲治国,改革开放等各个不同时期,结婚的楹联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文革”中的婚联,政治口号方面的较多,其它时期的婚联,因撰联者往往根据各户人口、家境、所处地域环境,结婚的季节、时令、节日等实际情况,故婚联内容千变万化,难以尽表。只是神祗阻帖之类在内容和用法上尚无多大变化,且一直延用至今。


  至于准备宴席、搭席棚、装饰洞房之类事项,尚不属礼仪范畴,在此就不多说了。


 

二、当日早晨行家礼

 


  结婚当天早晨的家礼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娶亲时在女方家中所行的礼仪;二是娶亲回来在男方家所行的礼仪。


  1、娶亲到女方家行礼。在这方面各地皆有不同形式,但主要可分为非亲迎和亲迎两种。非亲迎者即男方家选派族人,有关亲戚,帮忙的乡党执事等人,其分工是掌匣人、担宗盒、娶客(有的是一男孩,有的是一妇女)、提前照灯、掌红金瓜灯、车夫共7人。亲迎者,即新郎本人相随前去娶亲,总人数为七娶八送。到了女方家之后,二者在所行礼仪方面基本大同小异(只是非亲迎者取消拜长辈之礼仪)。下面仅就亲迎类娶亲礼仪,举1959年冬季一结婚者为例:


  当时结婚普遍用胶轮马车,条件差的村农业社无马车,娶亲户有的图体面到外村借马车,有的也只能因陋就简,用硬轮牛车娶亲。山区不能用车娶亲的,就用花轿抬亲。用轿取亲的,根据路途状况、娶亲者家庭条件等,可分为2人抬,4人抬,8人抬。


  娶亲前,男方天未破晓,就将彩车或花轿停在门前,由主持人(也称喝礼的)安排新郎在敬先祖神主的桌前肃立,并随口说道:


  银汉低垂天未明,雄鸡高唱催人行。


  吉日良辰迎娶亲,先祖堂前表敬心。


  说毕,新郎行三鞠躬礼后,娶亲的一行人即乘车、鸣放鞭炮,彩车向女方家出发(有些地方娶亲时还用唢呐相随,在本地其时已不多见)。


  车到女方家门前,由娶亲人在门前燃放鞭炮,如女方家还未开门,即由娶亲人中的掌匣者(即联系人)上前叫门,若女方家认为时间未到,便迟迟不给开门(过去如果一村中有两户结婚,往往为抢先,就提前时间迎娶,故未到时间就不给开门。后来演变为先给红包后开门以作戏耍)。碰到这种情况,如果在冬天,娶亲人就在门外用麦草或玉米秆点燃取暖等候,直至开门迎入屋内,简单烟酒饭菜招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