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九)

时间:2014-10-23 09:33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鑫报综合 点击: 载入中...

兰州

 

 左公东路、民主东路:如今的旧大路

 


    旧大路东起东岗西路,西至民主西路,全长1700米,宽8-9米,其中车道宽7米,人行道宽0.5-1米。该路原为一条旧驿道,系旧兰州城区过境道路之一段,与今民主西路、白银路、萃英门一起联络西兰公路与甘新公路。清同治年间,左宗棠向新疆用兵时,整修了陕、甘、新驿道,此路亦被整修。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军事运输,扩建了此路。当时与今之民主西路、白银路一起被称为“国际运输联络线”.民国31年(1942年),为纪念左宗棠,该路被命名为左公东路。民国35年,国民党政府提出“实行宪政,还政于民,结束训政,实行民主”,于是将该路更名为民主东路。1958年将此路称为旧大路。


 

 

北园街:如今的滨河东路

 


    滨河路北临黄河,南沿市区,呈东西走向,是联结城关、七里河、西固乃至安宁的一条主干道,是兰州市一条最长和最富有代表性的绿色长廊和风景画卷,故又有“滨河风致路”之称。


    该路规划全长近30公里,分东、中、西路。滨河东路西起雷坛河桥,东接渭源路北口,全长5488米。自雷坛河桥至白云观一段宽50米,三块板型,其中机动车道宽18米,分隔绿带1.5米,非机动车道各5米;人行道南侧3米,北侧6米加花坛10米共16米,黑色碎石路面,水泥混凝土道板人行道。白云观至天水路北口全宽20-48米,一块板型,其中机动车道宽14米,南侧人行道3-10米,北侧人行道加花坛共计3-2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砂人行道。天水路北口至渭源路宽27米,一块板型,其中车道宽9米。南侧人行道4.5米,北侧人行道加花坛共计13,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砂人行道。


    该路路基原为农田、果园和兰州古城北城墙以及墙外一条仅能通行马车的便道,俗称“埽台”.


    民国25年(1936年)以前,该路中山桥以西段因系城外通北园之路,故名北园街。民国26年(1937年),西北公路局为打通在兰过境公路,新辟了“国际运输联络线”,(今旧大路、民主西路、白银路),整修了白云观巷(今萃英门)和该路中山桥至白云观段,使之将原西兰、甘新两公路连接起来。兰州市政府成立后,该路中山桥以西改称自力路,以东仍称埽台。


 

 

鼓楼巷

 


    鼓楼巷西起酒泉路,东到三爱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系旧城一条老街巷,长311米,宽6.3米。


    鼓楼巷所处地段原为农田、果园和菜地。明肃王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由甘州(今张掖)移节兰州后,大兴土木,修建了肃王府(今省人民政府)、凝熙园、小西湖、金天观等,并环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园。南园即位于鼓楼巷东端,今兰州四十二中学校址处,后也称靛园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鼓楼巷西端修建了一座鼓楼,道光十二年(1832年),陕甘总督杨遇春重修,因而此处小巷便被改称为鼓楼巷,但这一地区仍称为靛园寺。清同治六年(1867年)8月,反抗湘军将领的标兵在外地回族义军的支持下,同左宗棠的湘军激战于兰州外围,最后标兵溃败于海家滩(今兰医二院处)拱南门(今南稍门)外,鼓楼巷的鼓楼在此次战火中被烧毁。但鼓楼巷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鼓楼巷口十字一直是市区繁华区段。民国33年(1944年),兰州市政府发动义务劳动整修了该路。


 

 

城河台:如今的东城壕

 


    东城壕位于城关区静宁路西侧,北起张掖路,南至庆阳路,全长498米,武都路以北258米一段宽4.5米,武都路以南240米一段宽3米。该路是兰州旧城区一条老街巷,因路基所在地为筑城时的城壕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们称该处为城河台,即护城河(城壕)旁之高台,是旧兰州城贫民汇集交易的场所。台的东侧即为城壕,因为常年汇积着雨、污水,形成了一条臭水壕。加之壕上有一家兽皮熬胶作坊,气味十分难闻。一遇大雨,城河台便成了泽国,道路泥泞不堪,十分难行,稍有不慎,即有滑入城壕的危险。后来在此处建起了一座龙王庙,祈求神灵保佑。东城壕一名沿用至今。


 

 

河水道

 


    河水道位于城关区广武门外,南起秦安路,北至滨河东路,系兰州旧城区一条老街巷。该巷为旧兰州城东区居民取水之道,卖水者(称水客子)肩挑或用马车拉水出售。该巷道路狭窄,路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经常泥泞不堪。因专为卖水者往返之道,故名河水道。


    民国32年(1943年)5月初,连日暴雨,因河水道一带地势低洼,静宁路以东,庆阳路以北大片地区雨水均流入城壕,汇聚于河水道,该地顿成泽国,附近建筑大半被淹,屋漏墙倒者甚多。市府决定由该处民众出工自理,市工务局只派员指导。除整修道路外,又挖掘了一座大积水池,以积渗雨水。路况稍有改善。(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十二)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十一)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八)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七)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六)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之五)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