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谈蒋介石:他允许文人反他 不许武人反他

时间:2011-12-20 16:37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程晓东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李海文(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著有《周恩来之路》):周恩来劝过张学良,说你不要送他。而且周恩来就跟他说,蒋介石是允许文人反对他,不允许武人反对他。

  凤凰卫视2011年12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外籍的,叫罗亚尔·伦纳德,他回忆了那天送蒋的全过程,他说少帅命令我十分钟内做好起飞准备,准备离开西安。等他们到机场的时候,他发现阵仗不同。张学良的四排士兵做警戒,全部都是脸朝外,子弹上膛,枪上刺刀,这样的警戒。

  解说:12月25日中午,杨虎城接到张学良的电话,请他到公馆议事,杨虎城以为事情有了回旋的余地,兴冲冲地赶到了金家巷张学良公馆,结果却大失所望。

  杨瀚(杨虎城之孙):张学良就采取什么办法,就突然袭击的方式,他知道杨虎城跟他不至于闹翻了,结果一进金家巷,看见蒋介石已经在那下边,汽车在那儿都摆好了,发动了,蒋介石在那儿穿好衣服在那儿等着呢。见了面张学良就跟他说现在就走,立刻就走。

  杨中州(著有《西安事变》):杨虎城也不好当着蒋介石的面跟他争论,说你不要送,他不可能说这个话。结果杨虎城也跟着上了汽车。在那个飞机场还停了有半个多小时,近一个小时。蒋介石有个专门的理发员,一定要跟着他理发,这个人找不着了,说是不是打死了。后来就去找,等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回来了。再有一个就是,他到飞机场以后,有几千学生,他害怕学生拦住他不让他走,结果是啥呢,是西安通知欢迎傅作义的。

  解说:这是蒋介石离开西安时珍贵的影像资料,在机场张学良决定负荆请罪,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当这个消息传到西安事变指挥部的时候,以高崇民为首的委员会,正在商量放蒋的问题。

  高大会(张学良幕僚高崇民之子):那当时会场哗然啊,哭的、拍桌子的、骂的,甚至有的拍桌子,说竖子不足与谋啊。

  解说:关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历来史学界观点认为他没有同任何人商量,而是在机场临时决定。但高崇民曾回忆说,少帅对自己提起过送蒋的意图。

  高大会:要送蒋的意图跟我父亲透露过,我父亲是反对的,说不一定非得你吧。当然他没透露什么时候放蒋,没透露。

  解说:周恩来后来也曾提到,张学良同自己讨论过送蒋的问题。

  李海文(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著有《周恩来之路》):周恩来劝过张学良说你不要送他。而且周恩来就跟他说,蒋介石是允许文人反对他,不允许武人反对他。

  解说:多数史学界观点认为,周恩来得知张学良决定送蒋回南京,坐上车追到机场,看着半空中的飞机连声叹息,张汉卿啊张汉卿,你就是看《连环套》那样的戏看坏了,现在不但“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但对于这一说法现在也存有疑点。

  李海文:张学良上飞机是临时决定,就是他没有跟任何人说,等他上了飞机了,他周围的人才知道,张学良要送蒋介石走了。那你想飞机都起飞了,那些人坐着车回来了,周恩来再到飞机场有什么用啊。

  解说:高崇民认为张学良亲自送蒋太危险,但又无法说服他,因此,给少帅出了一个主意。

  高大会:我爸出了一个点子,说要不然你到洛阳,能不能送到洛阳,不要送到底,因为洛阳还是东北军的范围。张学良也没吱声。

  解说:吕正操生前也曾回忆说,少帅在走之前曾告诉他,自己也就去个两三天就会回来,由此可见他做好了送蒋到洛阳的准备。在没有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张学良登上了送蒋回南京的飞机。这是他临行前留下的一张手令。

  吕彤羽(吕正操之子):所有人都不愿意他跟蒋介石走,他要是把东北军、西北军集合起来,和蒋介石配合着去组织,还有共产党,组织下面的抗日,蒋介石未必回去就没有,给蒋介石的威信太高了也不一定好,有一定的威信,放他回去以后,支持蒋介石,利用他五十万东北军和西北军结合起来,再组织抗日,抗日形势可能会更好。但是他黏黏糊糊,就是跟着蒋介石走了,这一走这个事就完了。

  解说:关于张学良到底该不该亲自送蒋回南京,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胡玉海(著有《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这也是蒋介石逼迫他这样做的,就关于放蒋这个问题啊,他们在一起唠怎么放,谁有什么难度,谁有主力,怎么做工作。蒋介石就非常发火了,你们老谈回南京回南京,回南京干什么,我在西安栽了这么大跟头,威风扫地,尊严丢掉,还不如把我们两个都枪毙了得了呢,给我弄到这样,你现在说送我就送我去。张学良那也是聪明人,立刻就说我犯的大错,我要负荆请罪。

  解说:但是再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中,却有这样一段描述:“张坚持同行,余再三阻之,尔行则东北军将无人统率,且此时到中央亦不便。”

  李云峰(西安事变研究室主任著有《西安事变史实》):张学良去的时候,他确实不让张学良去,说你去别人不理解,可能对你不利,但是张学良去了以后,那他毕竟蒋介石他是南京政府,虽然他独裁,他也不能一手遮天,南京人还又多,所以他对张学良,那你已经到南京了,那就要军法审判。

  解说:这是当年蒋介石下飞机受到热烈欢迎的珍贵影像,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全身而退,欢迎的人群从太平路延展到中华门。当晚南京城里更是鞭炮声不断,蒋介石的政治声望达到了巅峰。12月28日,阎宝航接到戴笠的通知,宋子文请他到南京近郊北极阁公馆,在那里,阎宝航见到了张学良,当时他已经被软禁起来了。

  阎光明(阎宝航之女):当时张学良就跟我父亲交代,还有五十架马丁飞机,还有国民党大员,包括陈诚啊还都在西安,我给杨虎城写封信,你去趟西安。

  解说:张学良授意阎宝航,让他协助杨虎城释放扣押在西安的国民党大员和五十架马丁飞机。阎宝航非常吃惊,因为这些国民党大员,是与南京谈判的唯一筹码。

  阎明光:张将军说只要西安那边稳定,东北军三十万,还有杨虎城西北军,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当时蒋夫人就拍胸脯说,汉卿一定回去,汉卿一定会回去,我以性命保证,荣誉保证。当时宋子文在旁边说没有问题的,你放心吧。

  解说:第二天一早,带着宋子文和宋美龄的承诺,阎宝航乘坐宋子文的专机飞往西安。杨虎城、周恩来商量之后,遵照张学良信中的要求,释放了所有要员和飞机。但是就在当天晚上,南京方面却传来审判张学良的消息。张学良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准予特赦,但仍然需要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李云峰:这是一个报复,确实是一个报复。但是在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大问题上,蒋介石确实力行了他的诺言。

  解说:张学良被扣押的消息传到西安,阎宝航既震惊又愤怒。立刻飞到上海质问宋美龄,怎么可以如此背信弃义。

  阎明光:在我父亲有一段回忆当中,他见到了张学良,他们紧握双手,含着热泪,我父亲马上就要把怎么样去营救他,在西安事变怎么样,要跟他讲,他摇头,他摇手,他指着窗外他摇手。

  解说:直到1991年,当阎明光前往美国,见到重获人生自由的张学良,谈起这段往事,张学良仍记忆犹新。

  阎明光:他说我知道玉衡,我父亲,我知道玉衡当时呢是装满了,想救我,他要讲很多话,他流着泪,他都记得清楚,张将军记得,但是我怕牵累他(阎宝航),我还要留着他,留着东北的力量去打日本鬼子。

  解说:被扣押在雪窦山的张学良,还抱有一线希望,他对阎宝航说,只要西安那边稳住,南京方面不敢把我怎么样。但此时,西安的东北军群龙无首,早已团成一团。

  解说:这是1937年1月1日,杨虎城组织西安大阅兵的影像资料,面对中央军的步步紧逼,杨虎城毫不示弱,通过阅兵向南京示威。

  杨瀚:东北军、17路军全都出来,拉出来了,南京不放张的话,那就跟南京要不惜一战了。

  解说:有人传言以王以哲为首的元老派,早已接受了南京政府的贿赂,不再营救张学良。1937年2月2日凌晨,东北军少壮派军官应德田、孙铭久等人,在孙铭久家开会,制定出了锄奸的具体步骤。随后,孙铭九派卫队营连长于文俊,带着二十多个士兵去杀王以哲。王以哲,时任东北军67军军长,辖下两个师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张学良被南京扣押之后,王以哲主张与南京和谈。

  高大会:王以哲当时病了,病在床上,他们就说这个王以哲受了蒋介石的贿赂几百万,就不想要少帅回来,所以主张和平,那于文俊进去了先给老师磕个头,说对不起了,学生今天对不起了,打了六枪。这些都是他的女儿当时在啊,有良心没有,你老师你给打六枪,这于文俊执行完了以后,在他们家抄家,一分钱没抄出来。

  解说:得知王以哲被害,杨虎城大怒,他没有想到少壮派真的敢动手杀人。王以哲在东北军中德高望重,深受各方支持和爱戴,他一死,东北军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动荡的西安失去了对南京政府争取和谈的所有有利条件,三位一体彻底瓦解了。

  1937年4月,蒋介石撤销了杨虎城的所有职务,命杨先往欧美考察一段时间,回来再任职。杨虎城离开西安那天,十万多市民自发赶到机场为他送行。由于他要远离祖国,而且归期未定,各地的老朋友,旧部属都赶来相见。

  孔淑静(孔从洲之女):我父亲说杨将军就含着眼泪就说,他没有给我父亲一个兵一个武器,他就说啥呢,这个部队都分散了是不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些部队都分散了,但是我给你交了一个朋友,北边,北边就指的共产党是吧。我父亲就说,说我什么都不要,你交的北边的朋友胜过千军万马,当时也是很痛心的。

  解说:10月2日,远在英国的杨虎城,突然接到宋子文来电,宋在电报中邀请他回国参加抗战,急于回国参加抗战的杨虎城,不顾旁人劝阻,匆匆回国。

  杨拯美(杨虎城与谢葆贞之女):他回到香港,他回来就回到香港以后就被监视了,监视然后就把骗到南昌,骗到南昌说蒋介石要在南昌接见他,实际上那是一个骗局,到南昌以后他就失去自由了。

  解说:1937年11月30日,在人群一片“欢送杨将军北上抗日”的口号中,杨虎城从香港乘飞机飞往长沙,也一步步走上了被蒋介石诱捕的道路。杨虎城按事先安排住进六国饭店,原本要见的戴笠并不在,他留下便条,让杨虎城去武昌,当晚杨虎城乘火车赶赴武昌。这是12月1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电报,告知蒋介石杨虎城的行踪。

  杨瀚:戴笠出面,组织了一个上百人的欢迎场面,在武汉车站,政治力量的代表没人去看他,蒋介石就放心了。这样由戴笠把他又骗到南昌,在南昌又一个星期以后,好吃好喝陪了一个星期,又没反应。各方面又没反应,蒋介石就下决心,正式逮捕。

  解说:妻子谢葆贞带着儿子杨拯中,和忠心于杨的两个副官找到戴笠,要求见杨虎城,结果一行人被军统关押了半年之后,才把他们和杨虎城关在了一起。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恼羞成怒的他下达了一个杀人的命令。

  杨拯美:我父亲、哥哥还有小妹妹,还有他的秘书宋绮云两口子,还有宋绮云的那个儿子小萝卜头,还有他的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一共八个人吧,敌人是用匕首杀害的。

  解说:军统特务还往尸体脸上泼了硫酸,试图毁尸灭迹。但是,蒋介石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对杨虎城一家痛下杀手。史学界却众说纷纭。

  杨天石(著有《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说他对敌人过于宽厚,对于曾经叛变过他的人,他说他都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不仅不给处罚,而且都还重用,他有这么一个自我检讨,他杀杨虎城,可能跟他这个思想有关。他当然他认为杨虎城是背叛他了,所以他不能够再采取宽厚宽大的态度。

  杨瀚:整个事情都是由西安事变引起的,本来共产党都被消灭掉了,最后一役了,结果被这个改变了。而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谋,这个仇恨特别是最后放蒋的时候,杨虎城不同意。不同意那么轻而易举的放,这些因素,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就是,当年那个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的将领纷纷起义投诚,蒋介石为了杀人也是为了立威。

  解说:张学良晚年回忆起杨虎城,说他是个好人。这位参与改写了中国命运的人物,就这样悲剧收场。新生的国家政权为杨虎城举行了盛大的各公祭,在挽联中写道,西安义举,振奋全国。重庆成仁,永垂不朽。

  但在海峡的另一侧,台湾却完全抹去了杨虎城的痕迹,直到近年来连战访问大陆,台湾国民党党史展览上,才看到杨虎城的名字。杨瀚一直在为祖父的名誉奔走,要求台湾当局给杨虎城政治上平反,始终没有得到正面答复。

  解说:与杨虎城悲惨下场相比,蒋介石对张学良相对宽容许多。戴笠生前曾进言,张学良是个累赘,不如斩草除根,蒋介石没有同意。据说蒋不杀张,是因为宋美龄的一句话。

  吕彤羽:那宋美龄说了,说如果你要杀了小东西,他们叫张学良是相对他们比较年轻,说你杀了小东西,我把你那些底儿都给你兜出来。

  阎明光:这个是张学良亲自跟我讲的,他说我和你爸爸的命都是蒋夫人保的。所以蒋夫人始终她在对张学良,她跟宋子文在对张学良这个,没有能够回西安,她拍着胸脯保证汉卿要回去,那个一直心里是很有愧的。

  解说:早在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张学良首次进入上海。当时宋家三小姐未婚,却早已是上海滩知名闺秀,张学良与这位孙中山的小姨子初次见面,当即被她出众的气质所倾倒,两人约会过几次,经常一起跳舞游玩。在张学良和宋美龄交往的那段日子里,蒋介石仅是军队中的一名上校。多年后蒋介石和张学良在北京第一次相见,同在一旁的宋美龄,用英文和张学良拉起家常,这让蒋介石大吃一惊。相近的年龄和教育背景,宋美龄同张学良远比蒋介石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吕彤羽:宋美龄和张学良那个认识非常非常早,说他们过去还有一定感情基础,当然宋美龄也很漂亮了。后来张学良到美国去的好多生活费,各方面都是宋美龄,包括他冻结在美国的钱,都是宋美龄给他就是活动开的。

  阎明光:那么赵四死了以后呢,蒋夫人给张将军来信,来电话,怕他伤痛,说你到纽约来到我这里来休息,他不去,他说我不去,后来我也在场的时候,他的侄女张闾蘅问他,大爷你为什么不去呢。他说蒋夫人这个人,什么都管呐,连你穿个什么颜色的袜子她都管你。

  解说:张学良晚年曾说,自己当时要不是有了太太,肯定会追求宋美龄

  张闾蘅:宋美龄一直觉得她对不起对不起我大爷,她久不久就给他写一封信,久不久就送盒糖,问嘘问暖的,这个其实她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告诉那些人,你们不要以为我把他忘了。

  解说:1946年,对于已经被囚禁了10年之久的张学良来说,真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抗战已胜利结束,随后,张学良被秘密转移到贵州大山,辗转重庆,羁押囚禁在台湾,尽管有宋美龄、宋子文的保护,但张学良依然命若悬丝。

  张闾蘅:二·二八事变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台湾了,那天他们两夫妻就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进来,就要把他们两个枪毙了,如果有人去抢,有人进山去救他们,那第一个命令就是,你们先把他处死,就没有第二条路。那些特务就在他们窗根儿底下绕了一晚上,这个是我大爷自己亲口跟我说的,他说那分分钟进来,就是预备打死我们的。

  解说:在台湾长大的张闾蘅,清楚地记得每当上历史课,老师出于对她的怜爱,西安事变那个章节往往粗粗略讲,因为历史书上写着张学良是个叛徒,千古罪人。故乡隔着大江大海,浓烈的怀乡之情不仅出自张学良,同样出自战败后退往台湾的蒋介石。早在抗战胜利之时,张学良曾给蒋介石寄去一块金表,意思是软禁他的时间已到。但蒋介石回赠给张学良一本1936年的年历,意思是1936年的事情还没被忘记。此后,在张学良很长的一段人生里,对西安事变总保持沉默。

  张闾蘅:我也曾经试图问他西安事变的事,他说我不要贬低别人来抬高我自己,如果我讲出这个西安事变的前后真伪,他说我就贬低了某些人。

  解说:1975年4月11日午夜,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据说,在蒋介石弥留之际,仍不忘蒋经国说,张学良是东北虎,不可放虎归山。直到人生的最后,张学良送走了他所有的对手,自始至终,他对蒋介石没有过深的责难。当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来,张学良的内心无以言表。他手书了一幅挽联来祭奠这位长官,不过,自始至终这幅挽联并没送去。

  张学良:关怀如殷,亲如骨肉。政见之争,犹如仇雠。

  解说:而西安事变带给中国近代史许多扑朔迷离的话题,却让人们乐此不疲,讨论不休。有学者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今天的中国也许是另外一番模样。

  杨天石:说西安事变发生了,就把我们从牢狱里面解放了,你想毛泽东都认为啊,当时中共的处境很艰难,像在这个牢狱里似的。

  阎明光:没有西安事变没有今天的中国,这个当时红军也非常困难,张将军当时是西安事变之前,就给红军鼎力援助。

  李海文:这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转折点,中华民族就由内战转为和平,一致对外。

  解说:不管怎么样,西安事变让打了八九年的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经过艰难的谈判,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一起站到了抵御外侮的最前线。

  李海文:我们从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以来,我们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每次都是失败的,只有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这是我们中国的第一次胜利。

  张友坤(著有《张学良年谱》):按毛泽东说是四季转换的枢纽,四季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吕正操一个提法,叫巨擘扭转乾坤,丰功彪炳史册。这个手腕一转,把地球就转了一个圈,而且张学良说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

  中国形成了远东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

  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

  使苏联免去被日、德两面夹击之苦,

  加速了苏联在欧洲战场的胜利,

  进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说: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地处于中国的中心,历史的巧合再一次印证了它的重要性。令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是,在西安发生这场挽救了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事件,是偶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至今仍然无法说清楚的必然。

  窦文涛:到今天,西安事变也成了当然的旅游资源,每一处事变的旧址都被修新了,供游人参观。人们一边参观一边念叨,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是不是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会是另一种格局?但是毕竟历史可没有如果,只有是非。“是”者说张杨二人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非”者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历史罪人。本周大视野一开头儿,我说西安事变这种大事,不是天天讲,月月讲,可也是年年讲,年年到了这个月份都有人讲。那么七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如是说,以后又将怎么说。感谢收看《凤凰大视野》再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苏联二战名将曾警告蒋介石反内战结交中共将领
  • 清贫着,追寻父亲的足迹
  • 周恩来下放叶剑英的深刻用意
  • 周恩来曾支持徐向前探亲
  • 蒋介石的在大陆最后一次阅兵
  • 蒋介石三个条件“卖掉”外蒙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