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部分(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1月8日第2版,作者:林建杨,原题:《“密码”似能证明<清明上河图>是全本》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7日撰文表示,《清明上河图》是全本还是曾被裁截过,至今仍然无法圆满解答,不过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3年前无意发现的“张择端密码”,似乎证明这幅长卷是全本,不曾被裁截。
2007年《清明上河图》真迹从故宫远赴香港艺术馆展出,创下艺术馆观众人数纪录。曾德成表示,据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说,三年前当《清明上河图》原作来到香港展出时,他们在画中发现了一个“秘密”,或可称之为《清明上河图》“密码”。它为上述谜团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曾德成说,当《清明上河图》真迹来到香港艺术馆展出时,艺术馆要为它制造玻璃专柜。《清明上河图》原作画面长5.28米,加上头尾的装裱,专柜要长得多。为此,香港艺术馆专门从英国定制了两块玻璃,每块长6米,于是专柜长12米,两块玻璃在中间并合。
专柜造好,《清明上河图》放进去。为保护画面,艺术馆的照明强度有严格安排,尽量减少强光照射。在筹备展出时,灯光较暗,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曾德成说,到正式开放时,灯光调到较亮,司徒元杰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专柜正中间两块玻璃的接合缝,在《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留下一条阴影线,线条正好落在这幅名画的正中央,而这中心点正好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重心所在——虹桥桥顶。
曾德成表示,《清明上河图》绘画的汴京繁华景象,最动人心弦的就是虹桥周围情景,无论桥上桥下、河里岸上,都花费了画家最多心思。这个画面正好在长卷的中心,看来并非巧合,而是张择端对这幅有几百个人物、无数场景的长卷精心的安排。